第12章 作者的回复

“幼年的林则徐,生活贫苦,家中时常断炊。

 

但好在他的父亲是私塾先生,比较开明,使得林则徐有一个温馨的童年。

 

少年的贫苦,让他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到后面入仕做官之后,也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百姓的关注和同情。

 

在其八九岁时,曾有先生出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林则徐答曰: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度让人为之震惊。

 

公元1796年,林则徐当选为孔庙先生。

 

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1804年,林则徐考上举人。

 

在这秀才到举人的期间,他大多数时间,在鳌峰书院学习。此间,他结识了陈寿祺,梁章钜等人,立下了经世救国的志向。

 

1806年,林则徐受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聘请,担任书记,专门负责商贩洋船往来和米粮军饷的文书记录。

 

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官员贪腐成风,鸦片走私泛滥,各种烟馆林立。”

 

1807年,林则徐受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招为幕僚。在跟随张师诚的四年时间,林则徐深受器重,学习了史、兵、刑、礼、乐等各方面知识,同时得到张师诚传授公事,为官之道。

 

这四年对于林则徐一生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为他今后的成长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奠定了基础。

 

1811年,林则徐获得殿试二甲第四,朝考第五,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又任翰林编修、国史馆协修、江西南昌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等职务。

 

10年京官生涯,林则徐 并没有沉溺于官场往来,而是不断学习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

 

他做事公正严明,在担任考官期间,对考生一视同仁,无论是否有人推荐的考生,他都要对考卷一一评断,因此许多贫苦学子得以上榜。因此,世人称之为“清榜”!

 

1820年,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当时河南南岸河堤决口,发了水灾。经林则徐调查发现,乃是不良商人囤积居奇,导致工程用料不足 ,河南巡抚博尔济吉特·琦善办事不力所引发。

 

林则徐提出“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的建议,被嘉庆皇帝采纳。

 

同年,任浙江杭嘉湖道,他办事办事认真负责,讲求实际,仅一年,于所属海塘水利,悉心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