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长篇大论的驳斥

同时,清朝还取缔了无数的私塾学堂,让百姓们即便是想读书,都没地方去读。

 

学者们根据历史资料研究发现,汉朝的百姓识字率大约20%,唐宋时期,大约是30%,到了明朝,这个数字提升到了40%左右。

 

因此,明朝时期流行通俗小说,盖因民众识字率提高了,小说这种在文人眼里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民间却有很大的市场。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三本成书在明朝,最后一本也是在康熙年就成书了。

 

但到了清朝,百姓的识字率骤然降低到了不足1%!

 

以湖南石门县县志为例,据记载,在崇祯时期,该县有私塾60多所,经过明末清初战争璀璨,顺治朝还有17所,然而到了乾隆朝,就只剩一所了。

 

要知道,清朝随着土豆红薯这种高产作物的出现,使得百姓抵抗饥荒的能力增强了许多,因此人口从明末的五千万到一亿,在乾隆朝已经提升到了2亿-3亿。

 

人口提升,学堂数量却断崖式下跌。

 

据记载,乾隆年间,这里发生了一次村民械斗,上千人参与,最后被官府镇压,却发现无一人会写自已的名字!

 

另外,乾隆还邯郸学步,学习永乐大帝修撰《永乐大典》那般,编出一个《四库全书》。

 

他以此名义,收集天下书籍,然后销毁了华夏历代积累的许多宝贵的科技文化典籍。

 

共书籍13600卷,焚毁书籍总数15万册,摧毁版片170余种、8万余块等等。

 

有超过一千万份的明朝档案被销毁,明朝史书硬是修了接近一百年才彻底成书。

 

在那史书里面的明朝,基本上是昏君遍地,许多的事情都漏洞百出,还和其他国家保留的历史资料不相符合。

 

比如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领袖张献忠,在自已的根据地大肆屠杀百姓达到了六万万之多。天府之国一度成为的千里荒野。

 

夸张不?整个清朝到了最后也不过四万万人,到现在的华夏有超过十四万万人,四川也不过才一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