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征讨高句丽(第2页)

 

此时的薛仁贵,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或许是他想要改变自已的命运吧,所以想给先辈迁坟。

 

他的妻子柳氏对他说:“有才能的人,要遇到机会才能发挥,如今陛下正在亲征高句丽,你为什么不去投军建功立业,等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来迁坟呢?”

 

薛仁贵深以为然,正好此时名将张士贵正在征兵,他就此投入了军旅。

 

645年,三月,辽东安地,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围困,不得脱身,情况危急。

 

还是个小卒的薛仁贵见状,挺身而出,单枪匹马,直冲敌阵,当场斩杀高句丽一将领,并将其头颅悬挂在马上。

 

他的勇猛,吓坏了高句丽士兵,因而撤退,刘君邛获救。

 

六月,大唐将士一路凯歌,连败高句丽守军,包围了安市城(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

 

这安市城,三面环山,位于山坳之内,水源充足,梯田成群,乃是高句丽为抵御中原,花费大力气建造的一座军事重镇。

 

渊盖苏文派遣高延寿和高惠贞率高句丽和靺鞨联军十五万急忙救援安市城。

 

和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搞出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不同。

 

现代人常开玩笑说,要是用同等兵力击败敌军,在唐朝那是只能去小孩那桌吃饭。

 

此时在安市城下的唐军,只有五万人,其中两万人要防备安市城守军,因此只有三万人可以迎敌。

 

但唐军听说敌方大军来犯之后,没有一个害怕的,反而都是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驻跸山大战爆发!

 

这一战,唐军斩敌两万多人,高句丽大败,举国惶恐,黄城、银城等城池的人纷纷弃城而逃。

 

此战之中,薛仁贵一身白衣,手持兵器,身挎长弓,在敌阵之中来回冲杀,所向披靡,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普通士卒薛仁贵,大加赏赐,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