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吴三桂反清(第3页)
看两股义军的情况,在军事上倒有一些相似之处,只是白朗义军在陕北无法发展,而赤红暴风能够发展起来,则是因为赤红暴风的队伍,从上到下,从核心到士兵,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即便是情况再艰难,即便是背井离乡,即便是希望渺茫,他们也都坚持了下去,没有多少放弃的。】
...
原慈禧时空。
“哎,我们能有赤红风暴这样的队伍吗?”
为首的男人叹了一口气,一众人全都低头,毕竟这段历史,天幕已经断断续续的说过好些内容了。
他们都知道,他们最终失败了,他们先是被袁胖子夺了果实,又被那后来的大统领给自毁长城带入了阴沟里面,最终成了个笑话。
...
【到此,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也就说得差不多了。
当然,还有个太平天国起义,乃是清朝时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农民起义,此前已经多有介绍,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另外,还有一个吴三桂反清,但这不管是啥时候,都没有被算作农民起义,也没有被算作是军阀起义,一般都称之为三藩之乱,或者造反。
这主要是因为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三个清朝的藩王名声实在太差,其中尤以这吴三桂最烂。
他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是导致华夏沉沦涂炭的直接凶手,他为了向清廷表忠心,对我汉人实行军事攻杀之外的大肆屠戮平民,亲手杀死南明永历帝。
而到了清朝康熙帝急功近利的瞎搞削藩的时候,他又恬不知耻的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反清,虽然他的反叛得到了许多地方的支持。
如江南地区的百姓、地主势力、清廷的汉官、汉将、海岛的明郑势力、四川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青海墨尔根台吉(也是蒙古)等等。
但是个人觉得,这其中的汉人势力并不是相信吴三桂,毕竟这家伙臭名在外,主要还是大家都想要反清,而吴三桂和其他两个货的势力都很强。】
...
“什么?扯淡,就算你不喜欢我大清,但就削藩一事来说,朕难道还错了?你这是一点都不公正,朕怎么就瞎搞了?”
清朝,康熙帝十分生气的说道。
...
【最终,吴三桂几乎将江南十二省占据了十个,势力还进入了陕西,几乎是和清廷对半分江山,并且兵力一度还达到了清廷的两倍,吓得康熙帝是瑟瑟发抖,甚至有想要退守关外的想法。
但是,吴三桂这家伙老了,神经病一样选择了造反,却又在打下湖南,势力遍布大半个江南之后,却又满足于当下,只想划江而治,没有趁势渡江北上,或者东进,给了清廷喘息的机会。
接着这个老东西,本来名声都已经烂到不成个样子了,是靠着光复大明的旗号,才得到了许多势力的支持,结果这货是真的恬不知耻,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时,他却称帝了,搞出了个笑话“大周!”
这一下,就导致吴三桂和其他的反清势力之间本就不紧密的关系变得离心离德。
最终,在清廷的主攻吴三桂,分化招抚其他势力的战略之下,其他二藩,王辅臣等等势力先后投降清朝,导致吴三桂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
可以说,吴三桂这货简直就是个灾星,不说他以前那些丧心病狂的烂事,就说到了康熙时期,他因为不想被撤藩而发动反叛,带动天下群起反清,结果又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就裹足不前,最终导致失败,使得其他的反清势力也遭到了重创,天下百姓再次遭到涂炭。
就比如四川,那真就是倒了血霉!属于是最惨烈的地方了!
当初吴三桂带着清军在四川攻打南明军,造下了无边杀孽,致使四川人口锐减。
结果这一次,四川土司、苗民等为了反清又响应了吴三桂,结果再次遭到了屠戮。
根据《清史稿.王骘传》里说:“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这就是吴三桂,真正的三姓家奴,反复无常,心中只有私利,毫无大义的明末第一大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