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水泥问世

一份章程递到内阁,然后转呈御前。

 朱由检看过后,立刻吩咐道:“宣魏藻德!”

 不多时,内阁首辅魏藻德前来觐见:“臣魏藻德问圣躬安!”

 “朕安!”

 朱由检答应一声,然后拿起刚刚那份奏疏,问道:“忠烈祠需要追加两成预算?怎么算出来的?”

 魏藻德说道:“回陛下,这份追加预算由工部草拟,经户部核准,臣等认为比较合理。”

 “突然增加两成预算,那可是五十六万两白银,这么大的缺口,为何以前看不到?”

 “启禀陛下,增加的缺口主要在于材料上涨,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民夫的工价上涨,陛下颁布诏书后,百姓不再有户籍和地域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谋生之道,因此很多人去了坊间做工,导致工价上涨,运送石材的成本大大增加,若不增加预算,恐难维系忠烈祠的建造工期。”

 朱由检琢磨了一下,好像是这么回事。

 提倡自由经济,肯定会对现有格局有所改变。

 百姓的工价提上来,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王伴伴,拿去司礼监加印。”

 “是!”

 事情告一段落,忠烈祠的建造照常进行。

 经过追加预算后,原料运送的速度明显有所提升。

 工部终于松了口气,只要别搞什么幺蛾子,其他的不重要。

 反正银子是从国库出……

 这一日,宋应星急匆匆进宫。

 朱由检问道:“卿家水泥研制如何了?”

 宋应星神色很兴奋,说道:“陛下大才,大才啊!”

 “臣等按照陛下所言,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水泥!”

 “此物遇水则凝,堪称神器,比三合土成本更低,而且更加坚实……”

 宋应星滔滔不绝,开始介绍起来。

 朱由检见状,心中也是兴奋不已,看来是真的成了。

 “带朕去看看!”

 “臣带来了!”

 宋应星当即领着朱由检,来到工部衙门。

 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人纷纷上前行礼,高呼万岁。

 朱由检摆摆手:“诸卿平身,朕今日来看看宋卿家的研究成果。”

 一行人来到后院,宋应星命人取来两口大罐子。

 朱由检笑着问道:“怎么还用罐子装?”

 “陛下有所不知,这东西可吸收天地间的水分,时间久了,还是可以凝结,因此需要密封储存。”

 “有道理,演示一下吧!”

 “是!”

 宋应星开始忙碌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水泥倒在地上,然后加水搅拌。

 众人不明所以,指手画脚,议论纷纷。

 趁着水泥凝结的空档,宋应星继续解释道:“其实这水泥制作不难,原料就是石灰石和黏土,问题在于需要高温煅烧,臣等试验了几次,普通的窑烧木柴,温度不够,实验数次都以失败告终,臣等干脆重新盖了一座窑,用来烧煤,这才将水泥煅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