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欣欣向荣的兑换业务(第3页)

 其实村里偶尔来的那种,担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小货郎们,也是收麻钱的。不过他们比较挑,只收那种字迹清楚,毫无磨损的,才愿意出1毛钱。

 其他有磨损的,要么不收,要么就给个2分,3分的,最多给5分。不像夏染,不看质量,直接按个数算。

 还有从另一个乡镇过来的。

 最夸张的是,还有拖了一尿素袋子过来的,里面又分了好多个小包。每一个小包里,都

写了名字,是谁家的,总共有多少个。

 还是20个一串,直接串好的,简直太贴心,太会办事了。是三个男人一起来的,拿着他们全村的和亲戚家所有的麻钱来的。

 夏染边数边计数,并跟这些已有的小条对了下数,确实没错。总共应付1368.2元。

 随后就是付钱。为了让他们回去好分钱,夏染是一家一家,单独算钱的。把钱和小纸条统一装在单独的塑料袋里,卷起来放置。

 幸亏零钱充裕。

 临走的时候,三人又顺手买走了不少针线和小孩用的铅笔和本子,当然夏染也没少送东西。

 生意做到现在这样,是自己万万没有料到的。谁能想到,她的兑换业务会如此的欣欣向荣呢?

 原来想着就第一天开业的那天送东西,结果,最近几天凡是来买东西的,夏染全送了。

 哎,她这样的,注定当不了合格的资本家,心不够狠,别人都杀熟专靠熟人挣钱。

 她看着熟人过来买东西,不送点东西,管不住她那蠢蠢欲动的手。

 看到陌生的不送点东西,觉得人家大老远特意过来了,心里又过意不去。这是病,得治!

 一两下还改不了,只能自我安慰她这是放长线钓大鱼,她这是薄利多销。

 最近因为兑换钱币的事,除了去坟地,就没离开过家,就怕错过大生意。

 实在没事干,就用冥币的木模子,沾着墨水拓印起了冥币,完了给建国两口子多烧一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