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怎样选择都有遗憾(第2页)
女人很难的,尤其没有娘家的支持,若生了个小孩,除非不要孩子,不然一个普通女人带着孩子若没存款,很难在社会上存活下去!
人生从来没有全选的选项。李夫人选了做有夫之妇的情妇,享受这种见不得光的荣华富贵,就得吞下半辈子的孤寂;
她选了安稳,就得接受婚姻里的模糊地带。
李宗明有没有过别的女人?李娜说不清,也不想细究。
老姑的话总在耳边响:“谈恋爱要睁大眼睛,嫁人了就得学会闭一只眼。”只要他把家用准时打进来,会陪孩子这个生日会上吹蜡烛,会在她生病时守在床边,就够了。
五个孩子是最好的粘合剂。李娜看着客厅里打闹的小儿子,忽然笑了。李宗明比她大近二十岁。
可他不像科恩那样,到了八十岁还在找年轻姑娘。他前半生的荒唐像褪掉的壳,如今总在深夜轻手轻脚地回房,替她掖好被角。
“在想什么?”李宗明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可可。
“在想妈说的话。”李娜抿了口热饮,“她说下辈子不想再做父亲的情妇了。”
李宗明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父亲临走前把孩子们的信托协议改了。”他指着其中一条,“他们三十岁前,只能拿到基本生活费。”
李娜抬头看他,忽然懂了。无论是科恩的规则,还是最后的决定都是为孩子们好。
人生这道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能做的,不过是选了一条路,就稳稳当当地走下去。
………………
李德军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
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他这些年起起落落的生意轨迹。
钢材生意的黄金时代像一阵猛烈的风,来得快,去得也急。
靠着李娜的提点,陈友良的人脉与资金上的托底,他当年确实在这行里赚得盆满钵满。
可风向变得猝不及防,先是环保政策收紧,首都周边的小钢厂接二连三地被要求整改,紧接着市场需求也肉眼可见地萎缩。
他索性利落关停了厂子,没像旁人那样往大西北钻——一来那地方需要的本钱是个天文数字,二来他这把年纪,实在折腾不动了。
跟着他干的那帮老伙计,手里都攒下了些钱,大多买了货车跑起了货运,逢年过节还会拎着酒来看他,嘴里总念叨着“要不是军叔当年带我们赚的钱,够吃好几辈子了。”
大堂哥则继续做着包工头,如今的工程规模比从前翻了好几番,只要有时间,这小子就会拎着礼物来家里串门。虽然他能得到的工程并不多甚至有一阵子都得不到李娜这儿的工程。
现在李德军的重心放在服装代加工厂。近两万人的厂子,订单从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