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替身她成了资本——她终于自由了(第3页)
飞机起飞时,李娜看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城市,没有回头。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她脸上,她闭上眼,嘴角却悄悄扬起。
自由从来都有代价,而她早就学会了用隐忍和疯狂的努力,在代价之上,开出花来。
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永远灯火通明,也是李娜最喜欢的地方。
nyC的秋天带着刺骨的风,李娜攥着哥伦比亚大学语言班的课表,指腹被粗糙的纸张磨得发疼。
老师语速快得像机关枪,黑板上的英文单词扭曲成陌生的符号,周围同学流畅的互动更衬得她像个闯入者。
她不是学语言的料,在国内靠着死记硬背勉强应付考试,可到了真正的英语环境里,听、说、读、写样样都成了坎。
第一堂口语课,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发颤,结结巴巴的句子引来几声低低的嗤笑,脸颊瞬间烧得滚烫。
回到租住的地下室,潮湿的霉味混着隔壁的噪音扑面而来。
她把课本摊在捡来的旧书桌上,台灯的光线昏黄微弱,却照亮了她眼底的执拗。
没有天赋又怎样?她从来都不是靠天赋活下来的。
李娜开始了比高中时更疯狂的学习。每天清晨五点爬起来背单词,嘴里塞满面包就往学校跑;
课间抱着词典追着老师问问题,不管对方脸上是否露出不耐烦;
没办法nyC的消费标准太高了,她手里的那点儿存款捉襟见肘。
她只能去餐厅打工到深夜,回地下室后继续对着录音带练听力。
餐厅的工作是她托房东找的,在后厨刷盘子。
热水烫得手发红起泡,洗洁精的气味呛得她直咳嗽,可每小时二十美元的薪水能让她生活的底气足一些。
遇到脾气暴躁的厨师扔来脏盘子,她弯腰捡起来时。
总能想起在陌莱那,王美诗那拙劣的陷害。
周末她去富人区做钟点工,打扫卫生、熨烫衣物,动作麻利得像上了发条。
雇主家的女主人总夸她“能干又细心”她低头笑笑,把小费仔细叠好塞进钱包。
做佣人这件事,她早就练得炉火纯青,只是现在,她是为自己挣钱。
语言班的同学渐渐注意到这个沉默且美丽东方女孩。
她永远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拼,午休时啃着最便宜的三明治刷题。
很多同学都欣赏李娜这份积极向上的努力。
第一次考试,她的成绩在班里垫底。拿着成绩单走出教学楼时,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冰凉刺骨。
她没有哭,只是走到河边,把那张纸撕成碎片扔进水里。
晚上打工时,手指被碎玻璃划了道口子,鲜血滴在餐盘上,她咬着牙用纸巾按住,继续擦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