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被甩了,被收拾了

2009年,魔都的房价微跌的消息在市场上泛起涟漪,李娜却处之淡然,反倒借着这波行情,以贷款入手了几处优质房产。

外滩的霓虹在江面上铺展成流动的彩绸,李娜站在“静心”酒吧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这家刚开业的场子规模堪比会所,却是全开放式布局,没有半分私密会所的拘谨——这是她旗下盛兴集团的产业,不必看房东脸色,一切都按心意铺排。

指尖抚过微凉的玻璃,酒吧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鼓点,只有钢琴师指间漫出的爵士乐,像细沙般漫过每个角落。客人们三三两两散坐,交谈时会下意识放轻语调,连酒杯相碰都透着玉石相击般的清脆。

“李总,今天又是满座。”经理递来报表,语气里藏着惊叹,“好多客人说,这是全魔都最适合谈事的地方。”

李娜笑了笑,目光落在角落一对签合同的商人身上。他们面前的平板处于离线状态,脸上没有应酬时的紧绷,反倒带着几分松弛——这正是她想要的。开“静心”时她从没想过盈利,不过是厌倦了商务场里永远响不停的手机,厌倦了热闹背后的疏离,想找个能真正“歇口气”的地方。

于是她做了两个看似任性的决定:屏蔽所有电子信号,杜绝一切擦边行径。“这里只欢迎安安静静喝酒、听歌、谈事的人。”开业前她反复叮嘱员工,“不管是谁,带女人来搞小动作的,直接请出去。”

没想到这“反商业”的规矩,反倒成了“静心”的招牌。来的多是同频人,厌倦了酒池肉林的应酬,格外珍惜这份清净。

家长放心丈夫来此谈事,妻子愿陪闺蜜小酌,连最挑剔的投资人都夸:“在‘静心’待一小时,比十次spA还解压。”

李娜走到吧台前,给自己调了杯低度数鸡尾酒。冰块在酒液里轻撞,混着钢琴声与低语,织成一种奇妙的安宁。

“李总,港岛和新加坡分店的设计图出来了。”助理递过平板,图纸上的布局与魔都店如出一辙——开放式空间,柔和灯光,角落特意设了“无信号阅读区”。

“就按这个来。”她指尖划过“静心·港”的字样,心里清楚,自己建的从不是酒吧,而是给同频人歇脚的“清心之境”。

这时她正盯着另一份资料:一支华夏新能源与电子信息领域的股票。内部消息显示潜力极大,但她没贸然决定,先把资料发给了李晨,以及德国那家“力无虚发”的私募基金经理丁元英。

都是玩金融玩私募的,好像世界很大,但实际上,圈子就这么大,多多少少都有点联系。

丁元英这名字让李娜觉得耳熟,却想不起在哪听过。

对方确实厉害,只是年过半百,和李晨一样是单身怪人,性子自闭,同为华裔,总让她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很快,两人的分析同步传来:一致看好这支股票,断言此刻正是抄底良机,连他们所在的基金会都跟着入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