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岁币之谜(第3页)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所了解的信息还不够。

“……总不能现在宋朝就觉得自己打不过金国吧?”有人推测。

随即另一个人立刻反驳:“但是能这么示敌以弱吗?面对这种野心勃勃的国家,怎么能够在一开始就露怯,自己展示出来自己不行?”

那不就是主动把刀子递给别人,还把脖子往刀子上凑吗?

——所以为什么,宋朝和金国谈条件,谈结盟,最后竟然是谈成了把岁币转交给金国这么一个结果?!

总不能是给钱给习惯了,辽国没了,就一定要找一个新的国家继续给钱吧?

-

赵光义倒是稍微能够理解一点点为什么大宋后来的皇帝和大臣们会接受给辽国岁币。

——大约还是因为,通过综合判断,朝堂上下发现直接给钱买和平,花费的钱财要比动兵少很多,因此,认为交岁币这个做法更加经济可靠……

毕竟,大宋还是比较富庶的,在如今就是如此,想来等到大宋再发展一段时间,只会更加富裕,岁币的钱对于大宋而言并不算什么。

……应该是这样吧……

但是为什么还要在什么都没有确定的时候,直接答应给金国岁币……赵光义确实不太理解。

如果大宋真的能够夺回燕云地区,如果大宋能够凭此构建足够坚固可考虑的防线,那为什么还要给金国岁币?这些钱拿来构建防线不好吗?

如果大宋最终无法拿回燕云十六州,那还主动给金国岁币……这不就更让金国觉得大宋是个好捏的软柿子?

辽国最终选择了维持和平,接受大宋的钱财,双方平平稳稳度日,但这是因为这是辽国,辽国内部也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但谁能保证金国也一样?

谁能?!

没有人能。

把这种和平的期望寄托在别国身上,还是一个很有可能比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加强大的别国身上……这和指望杀人如麻的恶棍突然放下屠刀放过自己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