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灭亡·明玉珍(第2页)
这种评价方式……当然不新鲜,大汉又不是没有这么评价人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官方记录;但话又说回来了,在大汉,这种评价方式并非唯一的评价方式,也不是绝对公认的评价方式,还有其他的评价方式——具体到底该用哪一种,又该怎么评价,就要看这个人的身份、皇帝以及其他实权人物的态度等等。-s?o,e¨o\.!i\n!f.o,
不仅是大汉自己的人这么评价,就算是过往历史上的人和事,同样这么评价。
刘彻不觉得日后的评价风格能够脱离了这个方面的影响——这只能说明,后来的皇帝以及其他的实权人物,确实是支持这种功是功过是过、各说各的互不顶替的评价方式。
上面的态度一摆出来,这种风就会吹遍天下。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评价……对皇帝也是这样的吗?功是功过是过,皇帝的功自然好说,皇帝的过呢?
【讲完陈友谅,我们把在起义军中分裂的另一部分,明玉珍的情况大致讲一下。】
【前面已经说过,明玉珍基本上控制了川蜀地区,并且阻断了和陈友谅所部的一切来往以及道路,并且给徐寿辉建庙祭祀。】
【这是在徐寿辉身死当年,至正二十年的事情。】
【接下来的故事,基本上就是明玉珍如何在川蜀地区建立自己的政权了。】
“哦,明玉珍也要称帝了……这还能走到现在的起义军,应该是都要称帝的吧?”有人道。
经过这么些年的征战,元朝的实力当然大损,丧失了对许多地方的实际控制,军队也折损许多,虽然一度能够压制住起义军,但是差不多就是这几年,察罕帖木儿就要没了……
但同时,起义军也经过了一场大浪淘沙。
原本天下各地堪称是群雄并起,到处都有揭竿而起的人,到处都有一支队伍,但是经过了这些年的混战,起义军也没剩下多少支了——规模比较小的,要么是没了,要么是并入了其他强大的起义军之中,而强大的起义军各自也经过了几番征战,最终也只剩下了那么几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