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民怨·暴动
而比起他,朱元璋可以说是怒发冲冠——加强版。
因为初版他在之前就已经达成了。
怒火之下,他连这上面直接说大明开国时期的税收制度并不合理——由他制定并且拍板的——都已经顾不上了,满脑子都是对朱翊钧的蓬勃怒火。
甚至,他已经可以完完全全接受这上面对他这个开国初期制定的赋税制度的评价:哦,确实,可能确实是有点问题,那等结束之后朕改一改就是了……
倒是朱翊钧搞出来的这堆东西,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矿税,榷税……收税其实没什么问题,如果针对开矿采矿、针对商业活动制定一些比较合理、至少看起来比较合理、让人挑不出毛病、百姓们也感觉不出什么不对的收税制度,那朱元璋也其实并不觉得如何。
搞钱嘛,合理合法的搞钱,不寒碜,虽然他非常不愿意看到朱翊钧把搞来的这些钱全都用到自己的享受上面去。
——但是朱翊钧搞出来的这个矿税榷税都是些什么见鬼玩意儿!
有这么收税的吗?这和那些鱼肉乡里的贪官污吏直接胡作非为捞钱有什么区别?!
皇帝就不能讲究讲究吃相吗?要是不讲究吃相,那还搞什么税收制度,大家都直接派遣心腹冲到民间向百姓要钱不就完事儿了?
税收制度,就是为了合理合法收钱而制定的——如果走光明正大的路子没有必要,如果走这种正道没有必要,如果走这种看起来规规整整有理有据的路子没有必要……那么古往今来的所有朝廷,乃至地方政权,又为什么要制定税收制度呢?
朱翊钧这种,这都不是不走正道了,这简直就是走了邪道!
这就是在败坏老朱家的名声,严重损害老朱家的威望威信……而好名声难得坏名声容易传播,如果百姓们对老朱家都没有了任何的好印象,那么,等到他们决定造反的时候,他们的决定也就越容易下,他们的心理负担也就越小……
都说那唐朝末年的时候,长安的军队还因为什么秦王破阵乐而愿意最后再拼一把,不管如何,这确实反映了唐太宗多年的正面声名对唐朝百姓和军队的影响,这就是好名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