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稳定社会·功用(第2页)
【本来驿站要的也不是什么老弱病残——这些群体闹事儿的能力小、概率低,好处理,驿站要笼络的就是强有力的人,是专指那些青壮年男子,这个群体,从来都是朝廷治安的最大问题。】
【现在贸然直接几乎把驿站裁撤干净了,又没有给这些青壮年其他的安置道路,那……“自秦,晋、中州来者,言所擒之贼,多系驿递夫役”,这些地方的起义之人很多都是原本的驿卒,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其肩有痕”,很好区分。】
刘彻对明朝初年的安排和顾虑深表赞同。
民间最不稳定的群体是什么?就是那些青壮年男子!成婚了的相对来说会好一点,有了妻儿牵绊,但也只是相对好一点,如果一定要算的话,只要他们还是青壮年一天,他们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就要高一天。
而想要让这群人相对稳定下来,能有什么办法?
鼓励结婚自然是一条方法。
但更重要的是,得给这些人找些干的,让他们有活儿做,不能闲下来,不能没事儿干到处晃悠;同时,给他们找的活计,还必须能够让他们至少能够维持生计,不至于说要饿死,要是走到了饿死的地步,那就算有活儿干也没用了。
而明朝,显然开国时期也有同样的清醒认识。
所以,明朝朝廷做了很多事情——虽然刘彻目前还不清楚,但这不妨碍他肯定这一点,给这些青壮年男子找活儿干维持生计,驿卒只是其中一条出路,但绝对不可能是唯一的出路,毕竟就算是上千个驿站,又能有多少驿卒呢?
更大的容纳这些人的地方,大约还是耕种。
所以,相对而言,其实驿站和驿卒本身并没有那么那么重要。
但还是那句话,凡事儿都要讲究时间和背景——在如今的明朝末年,在朝廷各种贪官污吏横行、又有沉重赋税不断压迫的时候,任何一条路都变得极端重要起来,哪怕是本身没有那么重要的驿站驿卒这条出路,都变得绝对不一般。
以往,一个驿卒或许身后也就牵连着自己一个人,或者带上自己的妻儿,可能再加上父母,而同时,妻儿父母说不定还能耕种来给家中增加一部分进账;但是现在呢?一个驿卒的身后可能牵连的人数就多了,许多人都指望着他,同时,他家中父母妻儿也难以再从耕种上给家中带来多少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