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义务·待遇(第2页)
就算是大宋的那些军中士卒,其实也有相当多指望着儿子日后能够读书识字,继而改换门庭的。虽然儿子也可以从军,但是这绝非什么强制,而是自愿选择。
所以,明朝这样必须出男丁从军的军户制度,着实让宋朝百姓们非常难以接受。
——这要是运气不好,家中只有一个儿郎,那这个儿郎岂不是就只能去那军中?若是儿郎多几个,那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不会需要自己从军啊!如果说之前去从军的过世了,而他还没有子嗣,或者说子嗣非常非常年幼,那不就是需要兄弟顶上?
这简直是毫无出头之日!
至于说什么从军中往上爬,也能够获得官爵……这也是说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军中多少人,能够出头的又有几个?其中有多少还得是有背景有家世的?
“这肯定有人要逃!”有人当即断言。
虽然这故事中还没有讲,但是这怎么可能没有人要逃呢?普通百姓们活不下去尚且不顾什么户籍限制要逃亡呢,军户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没有人想要逃亡?
其他人对这个结论也是赞成的,还有人到:“恐怕人数还不会少。”
军中,要是清明一点,那或许还能待得下去,但是要是混乱还缺少粮饷,那士卒们怎么活?军户们怎么活?不跑才怪了!
【而军户的义务,就是从军。】
【每一个军户都要出一个男丁前往卫所当兵,这个男丁被称作“正军”,其他的男丁被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军前往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帮助照料正丁的生活——顺带一提,这同时正丁还要带着妻子同行,前往卫所,以生儿育女,更加安定。】
【但是军户的负担由此会非常沉重,因此,卫所给正丁提供房子、田地和口粮,并且免除正丁的差役,而在营的馀丁和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并且还要供给正军的生活所需。】
【而军户们分配的卫所地点,大多数都距离原籍地遥远,且同一地区的正丁通常会被分散分配,这样他们人生地不熟又没有熟人同伴,就可以更好防止出现逃兵的现象。但这种做法,却是给军户们带来痛苦,长途跋涉,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