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小冰河·起义连绵(第2页)

 这不是他们悲观,而是事实。

 虽然大家都讲究子孙传承,但是周围也不是没见过到老了也根本没有子女,或者说生了儿子可儿子早逝、没有留下孙子,或者他们本人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

 这样的人家,不就是绝后了吗?自然也就断了传承。

 他们现在当然并非如此,但是数百年后,谁还能保证自己家的血脉还在?

 谁能知道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天灾人祸,然后家中人就死绝了呢?

 所以,确实是没必要过度担忧,只要记住了就行——现在的各种天灾人祸,他们都还担忧不过来呢,怎么还有时间有心情担忧数百年后的情况?

 但是明朝中后期的百姓们就不能这样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或者,他们的儿孙眼见着就要生活在这个时候!

 “当家的,要是天气越来越冷,那是不是就是南边好一点啊?”有妇人脑筋转动,立刻道。

 如果真的有这些问题,那他们也不能不做打算——天气太冷,那地里面的作物可是难长,长出来情况恐怕也不会太好,到时候,日子可就难过了,朝廷又不会因此而减免赋税,毕竟,这是持续寒冷,而不是哪一年的偶然情况。

 既然如此,那他们自然得早做准备,不能到时候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了才开始想怎么办,到那个时候,怕是有什么路也轮不上他们了!

 而要是有什么办法,往南边走,说不定就是其中一条。

 男人闻言也点头:“肯定的,要是天气越来越冷,那肯定是南边相对好一点,至少没那么冷,不会冻死人……”

 北面,他们这边,虽然还不是最北,但冬天最冷的时候,那也能冻死人!现在就是如此,要是气候再冷,冷到连北面那些蛮夷都受不了的话……

 北面恐怕就是不好待了。

 不过,要是往南边走,也需要好好筹划筹划,找找路子才行。

 【总之,种种因素之下,推动了农民起义。】

 【而在王二首义之后,崇祯元年,农民起义开始迎来高峰期。】

 【府谷县,如今陕西榆林府谷县的王嘉胤也组织当地百姓,宣布起义,劫富济贫,在当年冬天,还打到了山西河曲县,又转移到了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