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张允诚(第2页)
古代为什么那么多人渴望拜访名师,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书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书院大多都是进士所办当世大儒,不光有渊博的知识,更有亲身经历,而且那些讲学之人都是他们那一代的佼佼者都是从万千竞争者中获胜出来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争相拜访。
为的也不过是一纸功名,而东林党之所以能如此势大,其根基就是顾宪成创办的东林书院,这所书院讲学的大多都是当朝进士,而从这所书院考出来的人,自然是相互抱团取暖,也就形成了日渐庞大的东林党。
而普通人想要通过自己钻研四书五经,或者是通过普通私塾谋取功名,那太难了,一个秀才或者举人就登天了,想要考进士,没有雄厚的财力和师资人脉是远远做不到的。
普通人家想要考取功名实在是太难了。
“姐夫。”
张允诚的一声“姐夫”把徐天爵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徐天爵轻轻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抬眼看向张允诚,嘴角微微上扬,轻声问道:“允诚,你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可曾有过打算?我看你平日里勤奋好学,可有想过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谋一番大事业?”
张允诚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向前迈了一步,挺直腰杆,声音坚定地回答道:“姐夫,我一直都有此志向!我渴望能通过科举,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光宗耀祖!”
徐天爵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他转头看向张国纪,神情诚恳地说道:“岳父,允诚既有这般志向,实在是难得。我想着,我可以把他推荐到北京国子监读书。那国子监可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的名师大儒,在那里,允诚不仅能学到更渊博的知识,还能结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积累丰富的人脉关系。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可是有着莫大的好处啊!”
张国纪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它就是科举出身,虽然没有多大的功名,但是眼界还是很开阔的,别想出人头地,非科举没有其他的出路,毕竟士农工商千百年来的规矩,早已印在人们的脑子之中,更是潜移默化,想要改变必须要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