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古老的城堡
晚宴结束后,宾客们陆续告别。公爵与程曦和李明渊最后握手时,提出了另一个惊喜:“明天午餐后,我有件特别的东西想给你们看。它与路易十六的个人收藏有关,我相信你们会感兴趣。”
回到房间,程曦兴奋得难以入睡。她站在窗前,望着城堡在月光下的轮廓,思考着这个晚上的种种。敲门声响起,是李明渊。
“我也睡不着,”他承认道,两人决定到小客厅坐坐,喝点茶继续讨论这个不可思议的晚上。
“这一切都像梦一样,”程曦说,捧着温暖的茶杯,“我从没想过我们的项目会引起这样的关注。”
李明渊微笑:“因为我一直相信它的价值。科学数据是冰冷的,艺术单独有时又过于主观。但将它们结合...就能创造出触动心灵的东西。”
“就像那颗小行星,”程曦轻声说,“它一直在那里,无人注意。直到有人观测到它,为它命名,为它创作故事和艺术,它才有了意义。”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李明渊接着说,眼神深邃,“一个意外的电话,一次开放的对话,一份共享的愿景...微光汇聚,就能照亮意想不到的道路。”
程曦感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回忆起与李明渊的初次通话,那个打错的号码本应是一次尴尬的失误,却因为两人的开放心态,变成了一段珍贵友情的开始。
“你认为公爵会给我们看什么?”她好奇地问。
李明渊摇头:“无从猜测。但我知道,路易十六确实对科学有很大兴趣。有些历史记载提到他支持航海天文钟的研发,甚至私下资助过一些天文学家。”
这个想法让两人充满期待,直到深夜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早晨,他们在城堡的小餐厅用早餐,然后由玛丽-伊丽莎白带领详细参观城堡和花园。她知识渊博,讲述了家族历史和收藏品背后的故事。
午餐是相对简单的场合,只有公爵、他的女儿和几位核心 staff 参加。餐桌上,公爵询问了许多关于“微光计划”的具体细节,显示出真正的兴趣和支持意愿。
午餐后,公爵如约带领程曦和李明渊来到城堡图书馆一个相对隐蔽的区域。他打开一扇橡木门,露出后面狭窄的螺旋楼梯。
“这里不向普通游客开放,”公爵解释道,“保存着一些家族最珍贵的文献和物品。”
他们登上楼梯,来到一个圆形房间,显然是某座塔楼的内室。房间内陈列着各种科学仪器——古董望远镜、天体仪、精密钟表和一些说不上名字的装置。
“这里是路易十六的私人收藏室复制品,”公爵揭示道,“原物在凡尔赛宫,大革命期间大部分散失了。我的祖先设法保存了一些,后来我们又逐步添加了同时期的类似物品。”
程曦和李明渊敬畏地环顾四周。这些仪器虽然古老,却制作精良,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科学与工艺水平。
“但我想给你们看的是这个,”公爵走向一个玻璃陈列柜,里面放着一本皮革封面的厚重大书。他小心地打开柜门,取出那本书,“路易十六的个人天文观测笔记。”
李明渊倒吸一口气:“这...这太珍贵了。”
公爵轻轻翻开书页,露出精心绘制的星图和密密麻麻的笔记。“路易十六对天文有着浓厚兴趣。这些是他亲自记录的行星运动观测和星座图。”
程曦被书中一页吸引——那里不仅有着精确的星图,旁边还有一首小诗和艺术性的涂鸦,描绘着神话人物与星座的结合。
“他...他也融合了科学与艺术,”她惊讶地说。
公爵点头:“正是。看这里——”他指向一页底部的注释,“他写道:‘星辰指引航者方向,艺术滋养人类灵魂,二者皆照亮黑暗,为我们揭示更广阔的宇宙与内心世界’。”
程曦感到一阵战栗。几个世纪前,一位国王写下的思考,与她自己的创作理念如此相似。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她莫名感动。
“我想给你们看这个,是因为我相信你们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这种传统,”公爵严肃地说,“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以现代方式重新诠释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他合上书,小心地放回陈列柜,然后转向两人:“我决定全额资助你们的‘微光计划’。不仅是在法国的试点项目,还包括将来可能的国际扩展。”
程曦和李明渊一时说不出话来。这对他们的项目意味着巨大的可能性——可以购买更好的设备,聘请专业教师,真正改变许多孩子的生活。
“公爵大人,我们...不知如何感谢您,”李明渊最终说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公爵微笑:“通过你们的工作感谢我。通过激励下一代思考者和梦想家。通过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夜空,也有星辰闪耀。”
那天晚上,程曦和李明渊再次来到花园,远离城堡的灯光,仰望真实的星空。巴黎郊外的天空比城市明亮许多,银河隐约可见。
“看,”李明渊指向北方,“北斗七星。还有那边,可能是木星。”
程曦依偎在他身边,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平和与喜悦。“记得我们第一次通电话时,你告诉我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新小行星吗?”她轻声说,“那时你说,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等待被人发现。”
李明渊点头,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而现在,我们正在帮助更多孩子发现自己的星星,书写自己的故事。”
程曦抬头望着无垠的星空,感受着李明渊手掌的温暖。她想到那颗被他们发现并命名的小行星,此刻正在某处运行着,无声却坚定。她想到那些他们将要帮助的孩子们,或许其中就有着未来的天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
“微光汇聚,”她轻声说,重复着那晚在天文台说过的话。
“爱是核心,”李明渊接上,转向她,眼中反射着星光,“而连接与机遇,则为这条星河注入了流向远方的、无限的可能性。”
在星空下,在这个充满历史的古老庄园里,程曦感到一种深刻的连接——与过去、与未来、与浩瀚宇宙、与身边这个分享她梦想的人。他们的故事,确实增添了更具国际视野的、充满希望的新一页。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远处城堡的钟声敲响,回荡在夜空中,与星辰一起,为新的梦想和可能性奏响乐章。
程曦感到李明渊的手指轻轻收紧,他的掌心温暖而坚定。星空在他们头顶无尽延伸,每一颗星都像是被精心镶嵌在夜幕上的钻石。城堡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而神秘,几个世纪以来,它见证了多少梦想的诞生与实现。
“我在想,”程曦轻声说,声音几乎被夜风带走,“那些我们将要帮助的孩子们中,会不会有人站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像我们此刻一样仰望星空,然后发现属于自己的星星。”
李明渊转向她,月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光芒。有时候,只需要有人给他们指出第一颗星的方向。”
他们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默契。远处,城堡的窗户逐渐暗下,唯有几盏守夜的灯还在闪烁,像是大地上的星星与天空呼应。
“明天我们就要开始具体规划了,”李明渊最终说道,语气中既有期待也有责任的重压,“公爵的资助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得比想象中更多,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程曦点头,她能感受到肩头的重量,但这重量令人欣喜。“我们先从本地开始,与巴黎郊区的学校合作,然后逐步扩展。玛丽-伊丽莎白提到她认识一些教育慈善机构,可以帮我们搭建网络。”
“而且不仅仅是观星和绘画,”李明渊补充道,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我们可以开发跨学科课程,将天文、艺术、文学甚至历史融合。就像路易十六的笔记展示的那样,知识本来就不该被严格分割。”
提到那位国王的笔记,程曦心中涌起一阵奇妙的共鸣。几个世纪的距离在追求知识与美的共同渴望中消失了,她感到自己成为了一条长链中的一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回去吧,”李明渊轻声说,“明天会是漫长而重要的一天。”
他们沿着石径返回城堡,影子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到达程曦的房门前,李明渊停下脚步,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微笑告别:“晚安,程曦。今天...很特别。”
程曦独自回到房间,却毫无睡意。她走到书桌前,取出素描本和铅笔,开始勾勒今天的印象——花园中的喷泉、图书馆的螺旋楼梯、那些古老的天文仪器,最后是星空下与李明渊并肩而立的身影。
画着画着,她的思绪飘向未来。她想象着孩子们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土星环时的惊叹,想象着他们用稚嫩却充满想象的笔触描绘宇宙,想象着某个孩子因为这次经历而找到一生的 passion。
这种想象让她心中充满暖意,她继续作画,直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程曦被柔和的敲门声唤醒。女仆送来早餐和当日的安排表。令她惊讶的是,公爵邀请他们参加一场小型的家庭早午餐,会见几位可能对项目有帮助的人士。
程曦精心挑选了一套职业而不失优雅的服装——米白色丝绸衬衫搭配深蓝色西装裤,外搭一件剪裁合体的 blazer。当她出现在早餐厅时,李明渊已经在那里,正与公爵和几位客人交谈。
“啊,程女士,”公爵亲切地招呼她,“请允许我介绍几位朋友。这位是劳尔·杜邦,巴黎天文台的教育主管;这位是伊莎贝尔·莫罗,现代艺术基金会总监;这位是让·吕克·贝松,教育部创新项目顾问。”
程曦与各位一一握手,感受到这次会面的重要性。公爵不仅提供了资金,还在为他们搭建宝贵的人脉网络。
早午餐在轻松而不失专业的氛围中进行。各位嘉宾对“微光计划”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和志愿者,”杜邦先生承诺,“甚至可能安排学生参观天文台。”
莫罗女士点头附和:“基金会可以协助组织展览,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正是我们近年来支持的方向。”
贝松先生则提出了将项目纳入教育部创新实验计划的可能性:“如果试点成功,或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程曦和李明渊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这一切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想象。
早午餐后,公爵带着他们来到城堡的会议室,玛丽-伊丽莎白和菲利普也已经在那里等候。桌上摆放着项目规划草案和预算表。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小规模开始,但要有远见,”公爵开场道,“我建议首先在尚蒂伊本地建立夏令营,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参加。同时,在巴黎选择两所学校作为试点。”
接下来的三小时,他们详细讨论了课程的每个细节——从安全措施到教学内容,从教师选拔到效果评估。程曦惊讶地发现公爵不仅提供资金,还亲自参与规划,提出许多 insightful 的建议。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公爵总结道,“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课堂压力。记住路易十六在笔记中写的:‘好奇心是比责任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会议结束后,程曦和李明渊有些晕眩地走出会议室。阳光透过走廊的彩色玻璃窗,在地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这真的在发生,对吗?”程曦轻声问,仿佛害怕打破这个美梦。
李明渊微笑:“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公爵不仅提供了资源,还真正理解我们的愿景。”
下午,玛丽-伊丽莎白带他们参观了城堡附近可能用作夏令营场地的几处设施。最后他们选定了一处靠近森林的空地,那里已经有基本的建筑设施,只需要稍加改造。
“这里可以搭建观测台,”李明渊指着一片开阔地带,“光污染相对较少,适合观星。”
“而那栋房子可以作为艺术工作室,”程曦补充道,指着一座石砌小屋,“有足够的自然光,周围环境也激发灵感。”
玛丽-伊丽莎白欣然同意:“我会安排人开始准备。夏令营可以在夏季开始,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时间充足。”
傍晚时分,程曦和李明渊终于有些独处时间。他们漫步到昨天观星的地方,夕阳给城堡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外衣。
“我几乎舍不得离开这里了,”程曦承认道,“但我知道我们必须回去开始实际工作。”
李明渊点头:“菲利普帮我们安排了明天的航班。但我们会经常回来的,公爵希望我们每月至少来一次汇报进展。”
程曦看着夕阳中李明渊的侧脸,突然意识到这段旅程带给她的不仅仅是项目的突破,还有与身边这个人之间日益深厚的情感连接。那个始于误拨电话的友谊,已经在共同的梦想和经历中成长为某种更加深刻的东西。
“明渊,”她轻声说,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谢谢你没有挂断那个打错的电话。”
李明渊转向她,眼中有着柔和的光芒:“那是我接过的最重要的电话。”
他们相视而笑,无需更多言语。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第一批星星开始出现在渐暗的天空中。
回到城堡,公爵邀请他们共进告别晚餐。这次没有其他客人,只有公爵家族几位成员和亲密顾问。氛围轻松温馨,更像是家庭聚会而非正式宴请。
晚餐后,公爵送给程曦和李明渊一人一份礼物——精致的皮革笔记本,封面上烫着他们的名字缩写和一颗小星星的图案。
“给未来的记录者,”公爵说,“记录下你们将点燃的无数微光。”
程曦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能深深鞠躬表达感谢。
第二天离开时,程曦站在城堡大门前最后回望。这座古老的建筑已经不再仅仅是历史遗迹,而是承载着她梦想起飞的地方。
去机场的路上,程曦和李明渊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行动。他们决定先回国整合资源,组建核心团队,然后尽快返回法国开始项目实施。
飞机起飞时,程曦从舷窗俯瞰逐渐变小的巴黎城景。她想起那颗以他们命名的小行星,此刻正在宇宙某处运行着,无声却坚定。
“微光汇聚,”她轻声自语。
李明渊从旁边座位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爱是核心。”
程曦微笑点头,感受着连接与机遇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他们的故事刚刚翻过新的一页,而前方,还有整片星空等待书写。
飞机冲入云层,向着东方,向着新的开始,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