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杨国忠对潼关的安排部署(第3页)

 

杨光翙一听,心中顿时一紧,他意识到这件事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但他不敢有丝毫犹豫,立刻表态道:“右相放心!下官就算是死,也一定会办成此事,以报右相的提携之恩!”

 

杨国忠看着杨光翙那一脸谄媚的模样,突然觉得有些腻味,他决定再敲打一下这个早早拜在他门下的心腹,于是说道:“你这个‘翙’字可不好写啊!本官刚才给你写调令时,发现你的名字与驻守洛阳城的李光弼中间那个字竟然相同。”

 

杨光翙完全摸不着头脑,他瞪大眼睛,满脸疑惑地看着杨国忠,根本不明白杨国忠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国忠却似乎对杨光翙的反应视而不见,他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弼’这个字,乃是指夹正弓弩、使其不会弯曲的器具;而‘翙’字,则是飞鸟振翅之声。这两个字的含义和用途相差甚远啊!”

 

杨国忠的这番话让杨光翙更加困惑了,他不禁暗自嘀咕:这杨国忠怎么突然对这些生僻字如此了解?难道他是提前做了功课?还是说他真的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没等杨光翙回过神来,杨国忠紧接着又说道:“有人跟本相说,李光弼就如同那夹正弓弩的器具一般,可以匡正社稷;而你杨光翙呢,却如同那飞鸟振翅,只会一去不返。本相这几日一直在思考,这种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听到这里,杨光翙终于明白了杨国忠的意思,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右相,这绝对是无稽之谈!”杨光翙连忙喊道,声音都有些发颤。

 

也不知道是因为心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杨光翙的反应异常激烈。

 

他不仅满头大汗,而且神色也显得有些慌乱。

 

然而,尽管如此,杨光翙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一些急智的。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应对之策。

 

“右相,下官认为,下官与李光弼最大的区别并非在于名字的含义,而是在于姓氏。”杨光翙定了定神,说道,“光弼姓李,而光翙姓杨,下官与右相您可都姓杨啊!”

 

“好一个都姓杨,哈哈哈……”杨国忠看着杨光翙,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对杨光翙的神色反应非常满意,同时也对自己能够巧妙地引经据典来敲打杨光翙感到十分自得。

 

杨光翙听到杨国忠的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长舒了一口气。

 

他暗自庆幸自己刚才的急中生智,成功地化解了杨国忠的责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