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以正国法(第2页)
李亨再次看向那些叛徒,眼中满是决绝:“来人,将这些叛徒押往午门,斩首示众!让天下人都知道,背叛大唐的下场!”
禁军们得令,如鹰抓小鸡般将叛徒们押出了宣政殿。一路上,叛徒们的哭喊声、求饶声渐渐远去。
在午门外,早已围满了长安的百姓。他们听闻有叛国者要被斩首,纷纷赶来,想要亲眼目睹这些叛徒的下场。当叛徒们被押到刑场时,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叫骂:“这些卖国贼,死有余辜!”“斩了他们,为边关将士报仇!”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颗人头落地,鲜血溅洒在土地上。百姓们欢呼起来,他们看到了朝廷打击叛国行为的决心,也感受到了国法的威严。
这场公开审判与处决,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它向朝堂内外表明了朝廷打击叛国行为的坚定决心,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胆战心惊,不敢再有丝毫叛国的念头。
回到大明宫,李亨对李泌说道:“李爱卿,今日这些叛徒伏法,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但经此一事,朕深知,必须加强对朝堂的管控,绝不能再让此类事件发生。”
李泌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此次叛徒勾结外敌,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加强朝堂管理,势在必行。不仅要严惩叛国者,更要从制度上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李亨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你我需好好商议一番,如何完善朝堂制度,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此后,李亨和李泌便开始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完善情报收集体系,以及强化国法的威慑力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深知,大唐这艘巨轮要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平稳前行,就必须时刻警惕内部的隐患,让国法成为守护国家的坚实壁垒。而这场叛徒伏法的事件,也将成为大唐历史上的一个警示,时刻提醒着后人,叛国者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叛徒伏法的影响在朝堂和民间持续发酵。朝堂上,官员们行事愈发谨慎,往日一些私下的小动作也都收敛了起来。他们深知,叛国的红线绝不能触碰,否则必将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在民间,百姓们对朝廷的信心大增。他们看到朝廷坚决打击叛国行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对李亨的统治更加拥护。街头巷尾,人们纷纷传颂着李亨的英明决断,对那些叛徒的唾弃之声也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