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初露锋芒
在大唐宏伟壮丽的宫殿之中,时光静静流淌,见证着储君的茁壮成长。太子李适,在李亨精心的培养与教导下,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历经风雨洗礼,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多年来,李适紧紧跟随李亨参与朝政,在纷繁复杂的政务处理中,不断磨砺自己,已然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与非凡的智慧,赢得了大臣们的由衷认可和百姓的真心拥护。
这一日,大明宫的宣政殿内,气氛凝重而庄严。李亨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沉稳,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殿下,大臣们神色各异,正为一件棘手之事争论不休。原来,近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极度困境,急需朝廷施以援手,然而赈灾钱粮的调配却成了难题。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脸上满是忧虑,拱手奏道:“陛下,此次黄河流域旱灾严重,受灾范围广,估算所需赈灾钱粮数额巨大。但国库近来在各项工程及军备上耗费颇多,储备已不如以往充裕,若要全力赈灾,恐对其他政务的开展产生影响。”
李亨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后问道:“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应对?”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迟疑道:“陛下,臣以为或许可先从临近灾区且收成较好的州县调拨部分钱粮应急,同时向富商大贾募集善款,以解燃眉之急。”
这时,工部尚书却站出来反对:“陛下,临近州县虽收成尚可,但也有各项工程建设及民生事务需用度,贸然调拨钱粮,恐影响当地发展。再者,向富商大贾募集善款,恐他们阳奉阴违,难以达到预期数额。”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愈发激烈。就在此时,一直静静聆听的太子李适向前迈了一步,恭敬地向李亨行礼后说道:“父皇,儿臣有一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看着李适,目光中带着期许,说道:“吾儿但说无妨。”
李适清了清嗓子,沉稳地说道:“父皇,诸位大人。儿臣认为,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行动以解百姓于水火。国库钱粮虽紧张,但可先划出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购买急需的粮食和物资运往灾区。同时,对于临近州县,不必直接调拨钱粮,可鼓励他们以粮食等实物形式支援灾区,朝廷日后以其他方式予以补偿,如此既不影响当地财政,又能快速提供援助。”
李适稍作停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见大家都在认真聆听,便继续说道:“至于富商大贾,朝廷可颁布相应的奖励政策,对捐款捐物者给予荣誉表彰,如授予匾额、封赐名号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可组织各地的义演、义卖活动,号召百姓共同参与,汇聚民间力量。如此多管齐下,或可解决此次赈灾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