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篇第十三(一)(第2页)
“还有这完骨穴啊!它就在咱们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脑袋后面的‘守护神’,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祛风清热、通络宁神,还能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呢!”
“至于这頄穴嘛!它就在咱们脸蛋上,承泣穴直下,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脸蛋上的‘美容师’,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疏风清热、通经活络,还能治疗面肌痉挛、口眼歪斜等症状呢!”
黄帝听得目瞪口呆,连连赞叹:“岐伯啊,你这真是博学多才啊!连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都讲得这么清楚明白!”
岐伯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这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我只是把它传承下来罢了!”
黄帝又问:“那除了针灸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保养足太阳之筋的方法呢?”
岐伯想了想,回答:“当然有啦!比如说,咱们可以经常做一些拉伸运动,像瑜伽、普拉提之类的,这些运动都能很好地拉伸咱们的筋脉。还有啊,咱们也可以经常按摩这些穴位,或者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它们,这样也能起到保养的作用。”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好啊!我以后一定要按照你说的这些方法去做,好好保养我的足太阳之筋!”
岐伯笑着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治未病’,平时多注意保养身体,才能少生病、多健康嘛!”
好了好了,咱们言归正传吧!继续聊聊这足太阳之筋的事儿。其实啊,除了上面岐伯提到的那些穴位之外,足太阳之筋还跟咱们身上其他的很多穴位都有关联呢!比如说这委中穴吧!它就在咱们膝盖窝的正中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常按摩或者针灸这个穴位,能舒筋活络、凉血解毒、壮腰止痛,还能治疗腰痛、下肢痿痹等症状呢!
还有这昆仑穴啊!它就在咱们脚踝外侧,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可是咱们脚上的“大力士”,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强腰补肾、舒筋活络,还能治疗头痛、项强、目眩等症状呢!
黄帝有一天闲来无事,就对岐伯说:“嘿,岐伯,我一直对那个足少阳之筋挺感兴趣的,你给我讲讲它的道理呗。”
岐伯一听,笑眯眯地说:“黄帝,您这可是问对人了。这足少阳之筋啊,它可是个调皮的家伙,咱们从头说起吧。”
“这足少阳之筋呢,它起始于咱们的小脚趾旁边的那个脚趾,对,就是那个经常被咱们忽略的小次趾。然后它就一路向上,跟外踝打了个结,没错,就是咱们脚踝外侧突出的那个骨头。接着呢,它又顺着小腿外侧往上爬,到了膝盖外侧又打了个结,你说它是不是挺爱打结的?”
黄帝一听,也乐了:“哈哈,这筋还挺有意思的。那它后面怎么走呢?”
岐伯接着说:“别着急,它还有分支呢。这个分支从外辅骨,就是咱们大腿外侧那块骨头旁边,嗖的一下子就上到大腿上了,前面在伏兔穴上面打了个结,后面呢,在屁股那儿,也就是尻部,也打了个结。它这分支啊,就像是探险家,到处留情,到处打结。”
黄帝一听,笑得差点岔气:“哈哈,这筋还真是够调皮的。那它的主干呢?”
岐伯说:“它的主干啊,那更是不得了。它从膝盖那儿继续往上,穿过咱们的季胁,就是肋骨下面的那块软肉,然后跑到腋窝前面,跟咱们的胸脯来了个亲密接触,在膺乳,就是胸口那儿打了个结。接着呢,它又跑到缺盆,就是咱们锁骨上窝那儿,又打了个结。这还没完呢,它又从缺盆那儿跑出来,穿过太阳经的前面,跑到咱们耳朵后面,再顺着额头爬上去,跟头顶来了个交汇,然后又跑到下巴那儿,在頄穴,就是咱们脸颊那儿,又打了个结。你说这筋是不是个打结高手?”
黄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哈哈,还真是。那它还有什么分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