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论篇第三十三(五)(第2页)

岐伯笑着说:“好嘞,黄帝您听好啦!比如说,有个人老是感觉头晕目眩,走在路上都觉得地在晃,没什么力气,稍微动一动就累得不行。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身体处于‘虚’的状态。这时候呢,咱们就可以找到足三里这个穴位,用按摩或者艾灸的方法来刺激它。

按摩呢,就像给穴位做个舒服的‘按摩操’。您用手指或者按摩工具,轻轻地在穴位上按、揉、推,就像给它挠痒痒一样,让穴位周围的气血通畅起来。艾灸呢,就是用艾草做成的艾条,点燃之后在穴位上方熏烤。艾草可是个好东西,它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艾灸的时候,热气通过穴位进入身体,就像给身体里送进去一股温暖的力量,能帮助身体把寒湿之气赶走,让气血更顺畅地运行。就好比给一个冰冷的屋子生了个小火炉,一下子就暖和起来啦!

再比如说,合谷穴,它就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这个位置,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虎口。这个穴位可好用啦,就像一个小小的‘灭火器’。要是有人最近吃了太多辛辣油腻的食物,上火了,嘴里长了溃疡,疼得吃饭都成问题,大便也干结得像石头一样。这就是身体里有热,处于‘实’的状态。这时候呢,您可以用点按的方法,每次按个几分钟,就能把身体里的热气降下来。就像给着火的房子喷水,火就慢慢灭啦!”

黄帝好奇地问:“那这按摩和艾灸有啥不一样呢?感觉听起来都能让身体变好,难道还有啥特别的讲究?”

岐伯说:“按摩呢,比较温和,就像是给穴位做个温柔的保健。您用手指或者按摩工具,轻轻地在穴位上按、揉、推,能促进穴位周围的血液循环,让气血通畅起来。就好比给一条有点堵塞的小水沟疏通一下,水就能流得更顺畅啦。

艾灸呢,就更有力量一些。艾草燃烧产生的热气,通过穴位渗透到身体里,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寒湿引起的问题,效果特别好。比如说,有些人冬天的时候,老是感觉关节疼,这可能就是寒湿在作怪。用艾灸熏一熏相关的穴位,就能把寒湿之气赶走,关节也就不那么疼啦。就像给冻僵的手脚烤烤火,一下子就暖和过来,也灵活了。”

黄帝又问:“那要是身体处于‘实’的状态呢,除了合谷穴,还有其他穴位可以调理吗?我感觉这穴位的学问可大着呢,肯定还有不少‘秘密武器’吧!”

岐伯说:“当然有啦!比如说内庭穴,它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这个穴位也是专门对付身体里有热的情况的。当一个人胃火比较大,老是觉得口臭、牙痛,还特别能吃,但是吃完又不消化,肚子胀胀的,这时候就可以刺激内庭穴。就像给冒火的炉灶关小一点火,把胃火降下来。

还有曲池穴,在肘区,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如果一个人外感风热,发烧、喉咙痛,或者皮肤瘙痒,这时候刺激曲池穴,就能起到疏风清热、解表散邪的作用,把身体里的风热之邪赶出去。就好比打开窗户,让屋子里的闷热空气跑出去,换进来新鲜的空气。”

黄帝兴奋地说:“哇,这些穴位可真神奇呀!感觉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本事,就像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小英雄。那岐伯,除了穴位调理,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吗?我觉得调理身体肯定是个全方位的事儿,不能只靠穴位吧?”

岐伯说:“当然有啦!饮食也非常重要。您得根据身体的情况来选择食物。比如说,身体虚的人,要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像红枣、桂圆、山药这些,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能量包’,能给身体补充营养。红枣就像甜甜的小补血丸,桂圆肉嘟嘟的,吃了能让身体更有劲儿,山药呢,软软糯糯的,对脾胃特别好,脾胃好了就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啦。

身体有热的人呢,就要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像苦瓜、绿豆、梨这些,能把身体里的热气给‘浇灭’。苦瓜虽然味道有点苦,但是它可是清热的高手,就像一杯苦口的凉茶,能把身体里的火降下来。绿豆熬成汤,甜甜的,既能解暑又能清热。梨水分足,吃起来凉凉的,对肺火、胃火都有很好的效果,就像给着火的肺和胃来了一场及时雨。”

黄帝点点头:“嗯嗯,饮食确实很关键。民以食为天嘛,吃对了食物,身体才能好。那生活习惯方面呢?我觉得生活习惯肯定也会影响身体状态,毕竟咱们每天都在过日子,习惯好不好,身体肯定能感觉到。”

岐伯说:“生活习惯也不能忽视。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就像太阳每天按时升起落下一样。晚上要早点睡觉,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熬夜就像给身体的‘电池’放电,时间长了,身体的各种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您想想,要是手机一直不充电,还不停地用,电量越来越少,最后不就死机啦,身体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