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土豆勇者
第518章 Vive la France!(第3页)
两人恭敬地退出办公室。
关上门的瞬间,格罗夫斯忍不住低声对史汀生说:
“部长先生,您的担忧是对的...大统领的身体...我们必须加快进度了。”
史汀生沉重地点点头:“再催促一下奥本海默博士,这东西,必须握在我们手里,而且要快。另外保密工作要做好,不仅不能让那头红色巨熊知道,就连我们的盟友,也必须保密!”
-----
与此同时,勃固北方高耸的群山内。
一座大型的秘密实验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还在扩大。
这里戒备森严的程度远超南洋国防大学。几座看似普通的厂房深藏于山腹之中,内部却灯火通明,机器嗡鸣。
空气里弥漫着机油、金属的腥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臭氧味道。
一间被厚重铅门隔绝的会议室内,气氛却异常热烈。
几张巨大的黑板前,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
来自高卢的皮埃尔教授、张弛花费重金从系统中购买的天才核物理学家陈景,几位本土培养的硕士,从白鹰紧急归来的理论物理学博士,以及几位从联大南下而来的年轻学者和讲师,正围着一台台闪烁着无数细小指示灯、发出轻微蜂鸣的、占地数平方米的金属柜子激烈讨论。
这些由电线连接的金属柜子,正是新成立的南洋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出品的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原型机——“盘古一号”。
它的运算速度,对于这个还在使用继电器和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而言,简直是外星科技!
甚至就连白鹰的eniAC,如今也还在建造中,要到46年才能建好。
而盘古一号的运算速度,已经数十倍于eniAC。
“上帝啊...这...这不可能!”皮埃尔教授看着“盘古一号”输出的计算结果,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一组需要他们用手摇计算机算上几个星期、还未必准确的复杂流体力学方程,在这台机器上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给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