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马歇尔来了(第2页)
令他更加不安的是,一旦战事陷入胶着,以张弛在南洋华人中近乎“神化”的威望和严密高效的组织能力,以及工业能力,张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动员起百万甚至更多的华人青壮年,武装成轻步兵投入战场。
这些士兵或许装备简陋,但战斗意志和对张弛的忠诚度,将远超想象。
如果事情发展到需要对南洋开战的那一天,即使白鹰能争取到暹罗、马来亚、勃固等地部分土着势力的合作(这本身也极不确定),但其代价必然是与整个民国关系的彻底崩盘。
白党或许乐见其成,但占民国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必将因南洋华人的遭遇而对白鹰产生刻骨仇恨。
届时,白鹰在远东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北有红色毛熊虎视眈眈,中间有充满敌意的民国,南面则是打不垮的南洋堡垒…
最关键的是,当欧罗巴战场胜利在望,无数白鹰士兵归心似箭之时,还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去一个陌生的热带丛林打一场结局难料、代价高昂的远征?
这些分析和推演,像一块巨石压在马歇尔心头。
当前即将建国的南洋有工业基础,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还有一个锐意进取的领导人,同时占据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土地,还拥有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他清晰地意识到,一旦南洋与白鹰的友好关系反复,那么为了对付南洋的张弛,直接动用大规模军事力量,代价将高昂到白鹰无法承受,且极有可能失败。
武力,只能是最后、最坏的选择。
此行,他必须代表罗大统领、代表白鹰好好笼络张弛,彻底将南洋纳入白鹰主导的战后秩序框架内。
飞机内,马歇尔谈了口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一个足够强的盟友,可以拉拢,可以打压,甚至可以出卖,唯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胡来喝去,随便指挥。
不久后,飞机平稳降落在仰光的机场。
迎接马歇尔的是最高规格的礼遇,红毯铺地,仪仗队肃立,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
甚至张弛本人都亲自在舷梯下迎接,马歇尔心中的担忧暂时落地,至少现在来看,张弛对白鹰的态度还是很‘忠诚’的嘛。
“欢迎来到仰光,马歇尔将军。您的到来,是南洋的荣幸。”张弛伸出手,与马歇尔有力一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