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张弛:唯有肉蛋奶,才能强健南洋华人之体魄

“大统领。” 负责民生事务的部长陈启元小心地开口,“spAm午餐肉虽然口味单调,营养价值有限,但胜在价格低廉、供应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

 “它和本地迅速发展的肉鸡产业、以及丰富的海鱼,构成了目前国民蛋白质摄入的三大支柱。从数据上看……”

 “数据上饿不死人,我知道。” 张弛打断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勃固略显喧嚣但充满活力的街景,“陈部长,你看街上那些半大孩子,还有码头扛活的工人。他们吃得饱,但够壮吗?够高吗?”

 他转过身,挥舞着手臂强调道:

 “白鹰佬,约翰佬,甚至北边的毛熊佬,为什么普遍比我们华人高大壮实?真的是人种天生优越?放屁,差就差在从小吃的肉蛋奶上,差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营养基础上。”

 他拿起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

 “生猪肉0.6南洋元一斤,和午餐肉罐头一个价。

 可为什么老百姓还是选罐头?因为散养生猪供应不稳定,品质参差,保存困难。

 鸡肉鸡蛋价格在降,供应量在涨,这是好事,但光吃鸡肉行吗?牛肉呢?羊肉呢?牛奶呢?那是长筋骨、强体魄的好东西。

 我们的孩子,南洋未来的主人翁,不能只靠鸡肉和咸鱼罐头长身体。”

 而当前一个南洋本地的纺织女工,算上加班的月薪水收益平均也不过是24块南洋元,除去房租之类的硬开销,能用于副食品消费的资金少的可怜。

 这才是张弛着急的地方。

 陈启元面露难色,苦笑道:

 “大统领,您的拳拳爱民之心,属下感佩。但现实困难重重啊。南洋这地方,高温高湿,疫病横行,本地牲畜品种……”

 他掰着手指头数:

 “勃固的瘤牛,耐热抗病是好,可您知道养多久才能出栏宰肉?三四年。

 暹罗、马来那边的水牛,力气大,能耕田能产点奶,可产肉率?低得可怜。

 至于猪……农户散养的黑猪,长膘慢,猪瘟一来,整村整村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