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环考行记(二)~域见马尔代夫(第2页)
船上各处,有的科考队员正认真操作着深海智能机器人在海中进行潜海作业,收集详细的海洋水文数据;有的科考队员正收集返回的机器人送上的海洋生物样本,并安放进行妥善保管;有的科考队员正给深潜地质取样专门机器人传送回来的海底地质岩石样本装封好标识牌,以便于日后实验室做科学研究之用。…
仙境般的海洋中海龟、海豚、鲨鱼等各种海洋生物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它们是大海的精灵,给这片海域又增添了无限勃勃生机。
马尔代夫周围的海洋地质状况非常独特,这些岛屿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古代海底火山爆发,有的岛屿中央突起成为沙丘,有的中央下陷成环状珊瑚礁圈。
马尔代夫的地质结构主要由珊瑚礁岩土组成,这些岩土包括珊瑚砂和礁灰岩。珊瑚砂根据颗粒组成可分为细中砂和粗砾砂,礁灰岩根据胶结程度可分为块状礁灰岩和柱状礁灰岩。珊瑚砂的剪切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变化范围为156~370 m\/s,等效剪切波速为262.3m\/s。
马尔代夫的海洋生态系统极其丰富,拥有超过1000种鱼类、数百种蛤类和螃蟹、5种海龟、21种海豚和鲸鱼。这些生物多样性使得马尔代夫成为全球着名的潜水胜地。
这里之所以成为研究海洋动力环境的一处非常好的海区,是因为马尔代夫周边海域是观测印度洋温跃层、wyrtki急流、赤道流系等重要海洋动力过程形成与变化的理想海域。马尔代夫北部海域的温盐、海流、海面气象等要素通过潜标、ctd、走航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可以进行详细观测及数据收集。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马尔代夫致力于保护其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建立保护区,马尔代夫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护其自然遗产。
马尔代夫的海洋地质状况复杂多样,既有独特的地质结构,又有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马尔代夫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外海洋科学家们通过经常性的海洋科考进行全面动态的海洋科学数据的收集、观察和研究,为探知印度洋的奥秘而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马尔代夫的海洋地质研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一二十年年代取得了显着进展,取得了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这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珊瑚礁岩土地层结构与波速特征研究上,海洋地质科学家们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室内试验和波速测试,研究了马尔代夫珊瑚礁岩土的地层结构和波速特征。研究发现,珊瑚礁岩土由珊瑚砂和礁灰岩组成,珊瑚砂可分为细中砂和粗砾砂,礁灰岩可分为块状礁灰岩和柱状礁灰岩。珊瑚砂的剪切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变化范围为156~370m\/s,等效剪切波速为262.3m\/sc。
2.珊瑚礁灰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南海、红海、加勒比海、东南亚、印度洋以及亚丁湾地区的珊瑚礁灰岩,研究表明,珊瑚礁灰岩具有较大的离散性,特别是孔隙率偏大,强度偏小。这与其原生生物结构复杂、疏松多孔以及非均质性的固有特征相吻合,提出了珊瑚礁灰岩物理力学特性具有“结构效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