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2章 尸易无限(57)(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联根据地的木屋里,油灯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吴贤摊开从日军仓库里缴获的作战地图,手指停在标注“原子弹投放备选点”的红圈上——沈阳故宫、高句丽丸都山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个红圈像三颗毒瘤,嵌在东北的土地上。杨靖宇用指节敲了敲地图:“日军把沈阳故宫当首要目标,那里藏着清代的《四库全书》抄本和大量皇家文物,他们想炸了故宫,断了东北的文化根。”
林兰递过来一杯热水,眉头紧锁:“咱们刚毁了细菌弹仓库,日军肯定疯了。可原子弹不是普通武器,咱们没有防空炮,连像样的防空洞都没有,怎么挡?”
吴贤摩挲着地图边缘,突然想起之前在西安碑林见过的唐代城墙加固法:“沈阳故宫的城墙是明代建的,夯土层厚,咱们可以在城墙内侧堆沙袋,再挖地下掩体,让百姓和文物躲进去。另外,咱们可以在故宫周围挖战壕,用步枪和手榴弹打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就算打不下来,也能打乱他们的投弹节奏。”
沈文儒从背包里掏出一卷图纸,展开后是沈阳故宫的内部结构图:“我早年考察过故宫,大政殿下面有个明代的地下密室,能藏下《四库全书》和贵重文物。咱们今晚就出发,先把文物转移到密室里。”
当天深夜,吴贤带着队员们和抗联战士,趁着夜色潜入沈阳城。故宫的红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守门的伪军早已被抗联地下党控制,看到他们来了,赶紧打开宫门。众人分头行动,有的搬运《四库全书》,有的打包瓷器玉器,沈文儒则拿着图纸,指引大家把文物搬进大政殿地下的密室。
“小心点,这卷《四库全书》是孤本,不能受潮。”沈文儒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铺着油纸的木箱,“密室里有通风口,还能挡炸弹冲击,文物放在这里安全。”
忙到天快亮,终于把所有文物都转移完毕。吴贤刚要下令撤离,就听到城外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军的侦察机来了。众人赶紧躲到城墙后面,看着侦察机在故宫上空盘旋了两圈,才朝着城外飞去。
“日军肯定要动手了,咱们得加快速度挖掩体。”吴贤擦了擦汗,指挥队员们在故宫周围挖战壕,抗联战士则带着百姓,在城墙内侧堆沙袋,加固城墙。
沈阳城里的百姓听说要保护故宫,纷纷赶来帮忙。老人扛着铁锹挖战壕,妇女们缝沙袋,孩子们则帮着搬运石块,连平时摆摊的小贩都推着车,送来馒头和开水。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拉着吴贤的手:“吴先生,故宫是咱们的根,就算拼了老命,也不能让鬼子炸了!”
连续三天三夜,众人终于在故宫周围挖好了三道战壕,城墙内侧的沙袋堆得有一人多高,地下掩体也挖了十几个。吴贤站在大政殿的台阶上,看着忙碌的百姓和战士们,心里一阵温暖——只要人心齐,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第四天一早,日军的飞机果然来了。二十多架轰炸机排成整齐的队列,朝着沈阳故宫的方向飞来,机翼下的炸弹像黑色的冰雹,看得人心里发紧。“所有人进掩体!”吴贤大喊着,把最后一个百姓推进掩体,自己则带着队员们冲进战壕,举起步枪,对准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
第一架轰炸机朝着大政殿投下炸弹,“轰隆”一声巨响,炸弹落在城墙外的战壕里,掀起阵阵泥土。吴贤趁机开枪,子弹击中了飞机的油箱,飞机冒着黑烟,摇摇晃晃地朝着城外坠落,最终“轰隆”一声爆炸。
“打得好!”战壕里的队员们欢呼起来,士气大振。日军的飞机见状,纷纷提高飞行高度,投弹的准度明显下降。有的炸弹落在故宫的院子里,炸坏了几棵古树;有的落在城墙外,只炸出一个个大坑,没能伤到故宫的主体建筑。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日军的飞机扔完炸弹,只好悻悻地撤退。吴贤从战壕里爬出来,看着故宫里的断树和弹坑,心里一阵庆幸——幸好提前转移了文物,加固了城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他刚松了口气,就听到杨靖宇带来的坏消息:“日军的地面部队来了,有一个师团,还带着坦克和重炮,目标是高句丽丸都山城!他们想炸了山城,再去炸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吴贤心里一沉。丸都山城是高句丽的都城遗址,里面有很多高句丽时期的壁画和墓葬,要是被日军的重炮击中,这些珍贵的文物会瞬间化为乌有。他赶紧对杨靖宇说:“你带着抗联战士守沈阳故宫,我和沈文儒、林兰带一队人去丸都山城,阻止日军!”
杨靖宇点点头,递过来一把冲锋枪:“丸都山城地形复杂,多山多树,适合打游击。你们要小心,日军的坦克在山里开不快,咱们可以用炸药炸履带。”
当天下午,吴贤带着队员们和医疗队,骑着马朝着丸都山城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要炸山城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终于在第二天清晨赶到了丸都山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山城的入口处,几个高句丽时期的石狮子已经被日军的炮火炸得残缺不全。抗联的联络员早在那里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山脚下,正在架设重炮,估计中午就要进攻!”
吴贤跟着联络员爬上山城的制高点,俯瞰山脚下的日军阵地。日军的坦克正在缓慢地朝着山上开,重炮已经架设完毕,士兵们正围着炮口,准备装弹。“咱们在山里设埋伏,等坦克靠近了,就用炸药炸履带,再用石头和滚木砸日军士兵。”吴贤指着山上的树林说,“沈先生,你带着医疗队,在山里找个隐蔽的地方设立临时医院,负责救治伤员;林兰,你和队员们在山路上埋地雷,阻止日军上山。”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吴贤带着队员们,在山里的狭窄路段挖了不少陷坑,里面插满了削尖的木棍,然后在陷坑上面铺了一层树枝和泥土,伪装成普通的路面。林兰则带着队员们,在山路上埋了不少地雷,引线拉到旁边的树林里,只要日军一踩上去,就能引爆。
中午时分,日军的进攻开始了。坦克朝着山上开过来,刚走到狭窄路段,就掉进了陷坑里,履带被木棍扎破,动弹不得。后面的日军士兵见状,纷纷朝着山上开枪,却被山上的滚木和石头砸得抱头鼠窜。
“炸!”吴贤大喊一声,林兰立刻拉动地雷引线,“轰隆”一声巨响,地雷爆炸,日军士兵倒下了一片。剩下的士兵吓得纷纷后退,再也不敢往上冲。
日军的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下令重炮朝着山上开火。炮弹落在山里,炸起阵阵泥土和碎石,不少树木被拦腰折断。吴贤带着队员们躲在山洞里,听着外面的爆炸声,心里暗暗祈祷——一定要守住山城,不能让日军炸了里面的文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日军的进攻始终没有得逞。到了傍晚,日军的弹药渐渐不足,只好下令撤退。吴贤看着日军撤退的方向,松了口气,可刚想歇口气,就看到林兰匆匆跑过来,脸色苍白:“吴先生,不好了!医疗队的几个护士被日军抓走了,他们还留下话,说要是咱们不交出丸都山城的文物,就杀了护士们!”
吴贤心里一紧。护士们都是无辜的,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被日军杀害。可要是交出文物,丸都山城的珍贵遗产就会落入日军手中,被他们抢走或销毁。他皱着眉头,在山洞里来回踱步,突然有了主意:“咱们可以用假文物换护士们!沈先生,你能不能做一些假的高句丽壁画和陶俑,咱们用假文物把护士们换回来,再趁机消灭日军!”
沈文儒点点头:“没问题!我之前研究过高句丽文物,能做出以假乱真的仿品。咱们现在就动手,争取明天一早把假文物做好。”
当天晚上,沈文儒带着队员们,在山洞里忙碌起来。他们用泥土和颜料,模仿高句丽壁画的风格,画了几幅假壁画;用陶土烧制了一些假陶俑,还在上面做了旧,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吴贤带着假文物,来到日军指定的交换地点——山脚下的一片空地。日军的指挥官带着几个士兵,押着护士们站在空地上,看到吴贤来了,冷笑着说:“把文物交出来,我就放了她们。”
吴贤把假文物放在地上:“你先放了护士们,我再告诉你文物的存放地点。”
日军指挥官犹豫了一下,让人把护士们推到吴贤身边。吴贤确认护士们都安全后,指着山上的一个山洞说:“文物都在那个山洞里,你们自己去拿吧。”
日军指挥官信以为真,带着士兵们朝着山洞跑去。吴贤趁机带着护士们,朝着山里的方向跑。刚跑出去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山洞里早就被他们安装了炸药,日军士兵们一进去,就引爆了炸药,全部被炸死在山洞里。
护士们看着这一幕,纷纷松了口气。林兰走过来,紧紧握住吴贤的手:“谢谢你,吴先生,要是没有你,我们就完了。”
吴贤笑了笑:“不用谢,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现在丸都山城安全了,咱们得赶紧去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那里还有很多文物等着咱们去保护。”
众人点点头,朝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日军的散兵,正在到处抢夺百姓的财物,杀害无辜的百姓。吴贤和队员们忍不住,出手消灭了这些散兵,救了不少百姓。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镰刀,跟着他们一起去保护遗址。吴贤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得知了丸都山城的失败,以及士兵们被消灭的消息,他们愤怒不已,决定提前投放原子弹,目标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而且,他们还调动了更多的飞机和军舰,包围了东北,想要把吴贤和他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抗日力量,都困在东北,然后用原子弹把他们一起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