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8章 尸易无限(63)(第3页)

 马爷抽着旱烟,眼神望着远处的黑暗:“水眼是阿奇克的老人们说的,就是沼泽里的泉眼,常年冒水,周围的泥最软,陷进去就别想出来。但有时候,水眼旁边会有古楼兰人留下的标记,说是能指引方向。”

 后半夜轮到我守夜,帐篷外的风呜呜地响,像是有人在哭。我拿着手电筒,在帐篷周围照了照,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沙地上,有一串新鲜的脚印——不是我们的登山靴印,而是皮鞋印,和“黑鸦”的人穿的一模一样。

 我赶紧叫醒陈默和马爷,三人拿着手电筒顺着脚印往前追。脚印在一片低矮的红柳丛前消失了,红柳丛后面,隐约能看到几个人影在晃动,还传来低声的说话声。

 “是‘黑鸦’的人!”陈默压低声音,从包里掏出匕首,“他们肯定也在找水眼,咱们绕到后面,看看他们想干什么。”

 我们绕着红柳丛,悄悄摸到人影后面,借着月光一看,只见有五个“黑鸦”的人,正围着一个穿藏袍的老人——是扎西!其中一个人用枪指着扎西的头,恶狠狠地说:“快说,水眼在哪里?不然我崩了你!”

 扎西梗着脖子:“我不知道什么水眼,你们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

 “还嘴硬!”那人举起枪,就要扣动扳机。陈默突然大喊一声,冲了上去,一把夺过那人的枪,和他扭打在一起。我和马爷也赶紧冲上去,和其他“黑鸦”的人打了起来。

 扎西趁机捡起地上的石头,朝着一个人的后脑勺砸去,那人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剩下的几个人见势不妙,赶紧往后退,朝着沼泽的方向跑去,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中。

 “扎西大叔,您没事吧?”我扶着扎西,看着他脸上的伤痕,心里很愧疚,“都怪我们,让您受牵连了。”

 扎西摇摇头,喘着气说:“不怪你们,是我自己不小心,被他们盯上了。我听说你们要去阿奇克找玄武信物,担心你们出事,就赶过来了,没想到还是被他们抓住了。”

 我们把扎西扶回帐篷,给他处理了伤口。扎西喝了口热水,才缓缓开口:“水眼就在谷地中央的‘月牙泉’旁边,那里有个古楼兰的祭祀台,玄武信物就藏在祭祀台下面。但‘黑鸦’的人肯定也知道了,咱们得赶在他们前面找到水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帐篷,跟着扎西朝着谷地中央走去。阿奇克谷地的沼泽比我们想象的更广阔,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泥沼,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硬壳,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随时都可能陷下去。

 扎西拿着一根长杆,在前面探路:“跟着我的脚印走,我走的都是硬地,别乱踩。”我们小心翼翼地跟着扎西,走了大约三个小时,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月牙泉”——一汪清澈的泉水,像个月牙,镶嵌在沼泽中央,周围长着几丛绿色的芦苇,在荒凉的戈壁里显得格外显眼。

 “那就是水眼!”扎西指着月牙泉旁边的一个土台,“土台就是古楼兰的祭祀台,玄武信物就在下面。”

 我们朝着祭祀台走去,刚走到一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回头一看,只见三辆黑色的越野车,正朝着我们这边开来,车顶上还架着机枪——是“黑鸦”的大部队!

 “不好,他们来了!”马爷大喊,“快,先去祭祀台!”

 我们加快脚步,冲到祭祀台旁边。祭祀台是用土坯砌成的,高约两米,上面刻着玄武的图案。扎西指着祭祀台的侧面:“这里有个暗门,推开就能进去。”

 陈默和马爷合力推开暗门,里面是个狭窄的通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我们依次钻进通道,扎西最后一个进来,刚关上暗门,外面就传来了枪声和汽车的刹车声。

 通道里黑漆漆的,我们点燃火把,慢慢往前爬。爬了大约十几米,通道突然变得宽敞起来,眼前出现了一个地宫。地宫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里的水清澈见底,水池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黑色的盒子——正是玄武信物的所在地!

 “太好了,找到玄武信物了!”我兴奋地朝着石台跑去,刚跑到水池边,突然脚下一滑,掉进了水池里。水池里的水冰冷刺骨,我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发现水池底的淤泥里,有什么东西在拉扯我的脚。

 “林风,小心!”陈默赶紧跳下来,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想要把我拉上去。就在这时,水池里的水突然开始旋转,形成一个漩涡,我和陈默都被漩涡吸住,朝着水池中央的石台靠近。

 扎西和马爷趴在水池边,伸出长杆,想要拉我们上来。扎西突然大喊:“快看,石台上的盒子!”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黑色的盒子缓缓打开,里面放着一块黑色的玉佩,上面刻着玄武的图案——玄武信物!

 就在玉佩露出的瞬间,漩涡突然停止了,水池里的水也平静下来。我和陈默趁机爬上岸,浑身湿透,冷得瑟瑟发抖。陈默拿起石台上的玄武信物,激动地说:“太好了,四件信物都齐了!现在我们可以打开真正的‘昆仑之眼’了!”

 扎西看着四件信物,眼神变得庄重起来:“‘昆仑之眼’的真正入口,在罗布泊的‘湖心岛’,那里是古楼兰的圣地,只有集齐四件信物,才能打开入口。但‘湖心岛’常年被湖水淹没,只有在每年的‘沙暴季’,湖水才会退去,露出入口,现在正好是沙暴季,我们得赶紧去湖心岛,不然等湖水涨起来,就再也没机会了。”

 我们不敢耽误,赶紧顺着通道爬出去。外面的“黑鸦”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几辆废弃的越野车。扎西说:“他们肯定也去湖心岛了,咱们得赶紧跟上,不能让他们先找到‘昆仑之眼’。”

 我们坐上马爷的越野车,朝着湖心岛的方向驶去。一路上,风沙越来越大,能见度越来越低,车子在沼泽和戈壁之间颠簸前行,好几次都差点陷进泥沼里。

 走了大约四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湖心岛——一座孤零零的小岛,矗立在罗布泊的湖水中,岛上长满了枯萎的胡杨,在风沙中显得格外苍凉。湖心岛的中央,有一座巨大的石门,上面刻着“昆仑之眼”四个大字,还有四灵的图案。

 “就是这里!”扎西激动地说,“把四件信物放在对应的凹槽里,就能打开石门。”

 我们走到石门面前,按照四灵的图案,把青龙玉佩放在东方的凹槽里,白虎玉佩放在西方的凹槽里,朱雀碎片放在南方的凹槽里,玄武信物放在北方的凹槽里。四件信物刚放好,就发出一阵耀眼的光芒,石门缓缓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里面就是真正的‘昆仑之眼’!”陈默拿着火把,率先走进洞口。我们跟在他后面,走进洞口后,发现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画的是古楼兰人的生活和祭祀场景,还有“楼兰玉髓”的传说——据说“楼兰玉髓”是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能让人长生不老,还能控制风沙,是古楼兰的镇国之宝。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甬道尽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宫。地宫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个透明的水晶棺,水晶棺里,静静地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正是“楼兰玉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美了!”我惊叹道,眼睛盯着“楼兰玉髓”,它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是有生命一样。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我们回头一看,只见“黑鸦”的人举着枪,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脸上戴着面具的男人,声音沙哑地说:“多谢你们帮我打开‘昆仑之眼’,现在‘楼兰玉髓’是我的了!”

 “是你!”陈默突然喊道,“你是考古队的王教授!你没死!”

 面具男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熟悉的脸——正是半年前考古队的王教授,大家都以为他在意外中去世了,没想到他竟然是“黑鸦”的人!

 王教授冷笑一声:“没错,是我。我忍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楼兰玉髓’。现在把玉髓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不然,你们都得死在这里!”

 “你做梦!”扎西大喊,“‘楼兰玉髓’是古楼兰的宝物,也是国家的文物,你休想把它带走!”

 王教授脸色一沉,举起枪,指着扎西:“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上,把他们都杀了!”

 “黑鸦”的人纷纷举枪,朝着我们这边开枪。我们赶紧躲到石柱后面,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小李和小张拿着枪,在前面反击,陈默则趁机绕到王教授的后面,想要偷袭他。

 王教授反应很快,转身朝着陈默开枪,陈默赶紧躲到石柱后面,子弹擦着他的胳膊飞过,留下一道血痕。我看着石台上的“楼兰玉髓”,突然想到爷爷日记里写的一句话:“楼兰玉髓遇火则明,遇水则暗,可御外敌。”

 我赶紧拿起火把,朝着“楼兰玉髓”跑去,王教授发现了我的意图,大喊:“拦住他!别让他碰玉髓!”

 一个“黑鸦”的人冲过来,想要抓住我,我赶紧拿起火把,朝着他的脸上扔去,那人惨叫一声,倒在地上。我跑到石台前,举起火把,靠近“楼兰玉髓”。只见“楼兰玉髓”突然发出强烈的蓝光,照亮了整个地宫,“黑鸦”的人被蓝光刺得睁不开眼睛,纷纷往后退。

 “这是怎么回事?”王教授惊恐地喊道,想要举起枪,却发现自己的手被蓝光吸住,动弹不得。

 扎西兴奋地说:“是‘楼兰玉髓’在保护我们!它能识别善恶,像你们这样的坏人,是碰不到它的!”

 趁着“黑鸦”的人混乱,我们赶紧冲上去,和他们扭打在一起。小李和小张趁机夺过他们的枪,指着王教授:“别动!再动我们就开枪了!”

 王教授看着石台上的“楼兰玉髓”,眼神里充满了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就在这时,地宫突然开始摇晃,顶上的石头纷纷掉下来,扎西大喊:“不好,地宫要塌了!咱们赶紧走!”

 我们押着王教授,朝着甬道的方向跑去。刚跑出洞口,地宫就“轰隆”一声塌了,巨大的石块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楼兰玉髓”也被埋在了下面。

 王教授看着塌陷的地宫,瘫坐在地上,绝望地说:“我的玉髓……我的长生不老梦……”

 我们把王教授绑起来,带上越野车,朝着敦煌的方向驶去。一路上,风沙渐渐变小,太阳慢慢升了起来,照亮了罗布泊的戈壁。

 “‘楼兰玉髓’虽然被埋了,但至少没有落到坏人手里。”陈默看着窗外,感慨地说,“而且我们找到了四件信物,还揭露了王教授的真面目,也算是完成了爷爷的心愿。”

 我点点头,摸了摸爷爷的日记,心里很欣慰。虽然“楼兰玉髓”被埋在了地下,但它保护我们的画面,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还有很多像“楼兰玉髓”一样的文物,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守护,不让它们落入坏人的手中。

 车子在戈壁上飞驰,朝着敦煌的方向驶去。我看着远处的朝阳,心里充满了希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国家的文物,让它们永远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