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8章 尸易无限(133)(第2页)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防尘罩检查了一遍:“西夏王陵的三号陵在贺兰山的‘滚钟口’附近,地宫的防盗墙是夯土混石子做的,破墙锤得选最重的,不然砸不动。而且墓里的毒烟是麻黄和附子混的,这两种药的生物碱厉害,防毒面具的滤毒盒得换专门防生物碱的,再带些甘草片,含着能缓解喉咙不适。另外,墓道里有‘流沙陷阱’,沙子细得像面粉,踩上去就会陷,防沙网得铺密些,再备些木板,压在沙网上能稳当点。”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侧耳听着远处的风声:“我听到贺兰山方向有岩羊的叫声,滚钟口的岩羊多,晚上别惊动它们,岩羊受惊了会撞人。《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李元昊墓是‘背山面河’的格局,地宫卡在‘阴脉’上,地气杂,有‘沙煞’和‘阴煞’,沙煞是戈壁的沙子生的,阴煞是陪葬的器物生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能镇沙煞,朱砂能驱阴煞。而且地宫的‘石门’是西夏的‘梵文锁’,锁孔藏在门旁边的‘西夏文’石刻里,得找到石刻上的‘王’字,按下去才能露出锁孔。”

 

我们在西夏王陵景区附近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是个回族大叔,姓马,对西夏历史很有研究:“三号陵现在只开放了地面遗址,地宫还没挖掘,入口在‘献殿’的遗址墓道。不过墓道里的流沙层有两米厚,你们得小心,去年有个探险队进去,差点陷在里面。”

 

马老板还给我们看了一张他收藏的老地图:“这是民国时期的贺兰山地图,上面标着滚钟口的水源,你们去的时候得带够水,戈壁上缺水,万一被困了麻烦。而且晚上的贺兰山很冷,得多带些暖宝宝,睡袋也得选加厚的。”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装备:林薇从户外用品店买了四副防生物碱的防毒面具和几包甘草片,还买了一大壶矿泉水,装在保温壶里防止结冰;林浩网购了一把重型破墙锤和几卷高密度防沙网,又买了几双防硌的登山鞋;老烟枪则把探杆的顶端换成了钢头,还在探杆上刻了刻度,能测量流沙的深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滚钟口踩点,找到了献殿遗址的位置,还标记了附近的水源,巴特尔还用蒙古刀在旁边的石头上刻了记号,方便回来时辨认。

 

出发那天,天刚黑,我们背着装备向滚钟口出发。戈壁上的风很大,沙粒打在脸上生疼,我们戴上防尘口罩,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巴特尔在前面开路,用探杆探着地面,防止踩进流沙陷阱;阿古拉则背着保温壶,时不时给我们递水喝。走了大概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了献殿遗址,遗址上只剩下几根残破的石柱,在月光下像沉默的巨人。

 

林浩很快就找到了刻着西夏文“陵”字的地砖,我们掏出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掀开地砖,是麻黄和附子混合的毒烟!

 

“快把防毒面具戴上!”林薇说着,率先戴上面具,我们也跟着戴上,然后点燃艾草绳,扔进洞口。艾草绳在洞里燃烧着,没有熄灭,说明里面有空气,我们顺着洞口的梯子往下爬。

 

墓道里很窄,墙壁上刻着西夏的梵文,地面上覆盖着一层细沙,踩上去软软的。老烟枪用探杆探了探沙层的深度,大概有半米深:“快铺防沙网!”我们赶紧把防沙网铺在沙地上,再铺上木板,踩着木板慢慢往前走。

 

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道防盗墙,墙是用夯土和石子做的,坚硬得像石头。老烟枪和巴特尔一起举起破墙锤,用力向墙上砸去,“咚”的一声,墙上只留下一个小坑。我们轮流用力,砸了半个多小时,才在墙上砸出一个能容人通过的洞。

 

钻过防盗墙,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西夏文和梵文,门旁边的石刻上果然有个“王”字。林浩按照瞎子说的,用力按了按“王”字,石刻发出“咔嚓”的声响,露出一个小小的锁孔。老烟枪掏出铁丝,小心翼翼地插进锁孔里,慢慢转动,过了一会儿,石门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打开。

 

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宫,地宫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李元昊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琉璃和玛瑙。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西夏文,应该就是装西夏金印的盒子;盒子旁边还放着一个琉璃构件,釉色鲜红,正是我们要找的琉璃鸱吻!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的木板突然“咔嚓”一声断了,他的脚陷进了流沙里!我和阿古拉赶紧拉住他,老烟枪则用探杆插进流沙里,支撑住林浩的身体:“别乱动!流沙会越陷越深!”我们赶紧把另一块木板铺在流沙上,林浩踩着木板,慢慢爬了上来,裤腿里全是细沙,脸色苍白。

 

我们绕开流沙区,走到金色的盒子旁。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西夏的花纹。瞎子摸了摸锁,突然说:“这是‘双开锁’,得用两根铁丝同时转动,才能打开。”林薇和老烟枪一起掏出铁丝,插进锁孔里,慢慢转动,铜锁“啪”的一声开了。

 

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枚金色的印章,印章上刻着西夏文,正是西夏金印!旁边的琉璃鸱吻完好无损,釉色鲜艳,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鸱吻,栩栩如生。

 

我们把金印和琉璃鸱吻放进防水袋里,刚想离开,突然,地宫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石块纷纷落下,地面上的流沙像潮水一样涌来——地宫要塌了!“快出去!”老烟枪大喊。

 

我们赶紧向墓道跑去,刚跑到防盗墙的洞口,就看到大量的流沙从后面涌来,像一条黄色的河流。阿古拉赶紧把木板挡在洞口,暂时挡住了流沙:“快爬出去!木板撑不了多久!”我们赶紧顺着梯子往上爬,刚爬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地宫塌了,洞口被流沙掩埋。

 

我们瘫坐在献殿遗址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全是沙子和汗水,但手里的防水袋却紧紧攥着,生怕掉在地上。远处的贺兰山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岩羊的叫声偶尔传来,打破了戈壁的寂静。

 

回到客栈后,我们把西夏金印和琉璃鸱吻交给了西夏王陵景区的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张主任看到文物时,激动得手都在抖,说这两件文物能填补西夏历史的很多空白,金印上的西夏文还能纠正之前对西夏国印的错误认知,会立刻送到宁夏博物馆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琉璃鸱吻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马老板听说我们找到了文物,特意做了一桌回族菜,有手抓羊肉、烩小吃、油香,还有一壶热气腾腾的八宝茶,吃得我们浑身暖和。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烤火,炉火“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墓——上京会宁府”。“我在古籍里看到,完颜阿骨打墓藏在黑龙江的‘阿城’,里面有‘金代金腰带’和‘女真文石碑’,金腰带是完颜阿骨打当年戴的,上面镶嵌着海东青纹的金饰,女真文石碑上刻着女真大字,是研究女真族历史的重要文物,”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阿城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对视一眼,都笑了。黑龙江的阿城离这里千里之外,而且完颜阿骨打墓在长白山余脉的深处,冬天的气温能到零下四十度,还有“暴雪”,山路会被大雪掩埋,危险重重,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炉火旁慢慢散开:“走!金代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抗寒装备,零下四十度能冻掉耳朵,羽绒服得选充绒量高的,再带些耳罩和手套,都得是加绒的。而且完颜阿骨打墓的‘地宫’在‘白城遗址’再带些融雪剂,能融化地面的冻雪。另外,墓里的‘毒烟’是用‘附子’和‘乌头’做的,这两种药都有剧毒,防毒面具得选最好的,再带些强心针,万一中毒能急救。”

 

林浩已经开始收拾背包,把金代的地图塞进包里:“我查了,阿城有个‘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很多专家,咱们可以找他们了解完颜阿骨打墓的情况。而且白城遗址附近有个村子,村里的人熟悉山里的地形,能当向导,还能给咱们找些取暖的柴火,冬天在山里没柴火可不行。”

 

巴特尔听到要去那么冷的地方,眼睛里反而满是期待:“我还没见过零下四十度的天气,正好去试试!草原上的冬天也冷,但肯定没黑龙江冷,我能帮你们扛装备,还能教你们怎么在雪地里生火,保证冻不着。”

 

阿古拉也笑着点头:“我在草原上跟着阿爸学过辨方向,雪地里就算没有太阳,我也能找到路,咱们肯定不会迷路。”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八宝茶冒着热气,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银川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贺兰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黄河的水波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宁夏的银川,到黑龙江的阿城,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宁夏的戈壁,到陕西的黄土高原,再到黑龙江的雪原。阿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长白山余脉在阳光下泛着白色的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摸了摸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我们这次冒险的收获,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黑龙江的雪原上展开,在那座神秘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墓里,又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阿城站时,东北的暴雪正漫天飞舞,站台上的积雪没过膝盖,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像无数根细针在扎。林浩刚下车就把耳罩拉得紧紧的,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这零下四十度真不是开玩笑的!哈口气都能冻成冰碴,咱们的羽绒服可得拉紧拉链,别让冷风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