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3章 尸易无限(148)(第3页)

一天晚上,林野和苏晓在实验室里对着星图研究时,苏晓突然指着一个未知坐标:“你看这个坐标,和我爷爷笔记里提到的‘金沙遗址’很像!说不定那里也有重要的文物!”

林野赶紧拿出地图,对照着星图上的坐标:“真的!这个坐标就在成都附近,离三星堆不远。咱们可以跟郑队长说说,申请去那里勘探一下,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就在这时,郑队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小林,苏丫头,星图的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上面的符号是古代的‘巴蜀图语’,部分符号已经解读出来了,确实提到了‘金沙遗址’,还说那里有‘太阳鸟秘藏’!”

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苏晓说:“那咱们赶紧申请去金沙遗址勘探吧!说不定能找到‘太阳鸟秘藏’,解开更多的文明谜团!”

郑队长笑着点头:“我已经跟上面申请了,下周咱们就去金沙遗址。不过这次一定要注意安全,上次的文物贩子可能还没放弃,咱们得加强安保,保护好文物。”

林野看着星图上的“金沙遗址”坐标,又摸了摸手里的罗盘,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金沙遗址之行,又会是一次全新的冒险,不仅能找到更多的文物,还能进一步揭开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谜团,完成爷爷和苏晓爷爷的心愿。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金沙遗址。博古架上的文物复刻品仿佛在为他们送行,青铜面具挂件反射着阳光,像是在预示着新的发现。林野把爷爷的日记和苏晓爷爷的笔记本放进背包,又小心翼翼地把青铜罗盘收好——这两个罗盘,不仅是他们寻找秘藏的工具,更是传承爷爷们遗志的信物。

火车朝着成都方向驶去,窗外的景色渐渐从丘陵变成了平原。林野看着手里的星图照片,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每一件文物,找到所有的文明遗址,让中华文明的光辉照亮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辉煌。

他知道,新的冒险才刚刚开始,金沙遗址的“太阳鸟秘藏”正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谜团和挑战在前方等着他们去解开、去克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有苏晓做伴,有郑队长和考古队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和笔记,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火车渐渐靠近成都,远处的高楼大厦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金沙遗址,我们来了!

火车驶入成都平原时,窗外的稻田像铺了层绿绒毯,远处的龙泉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林野把星图照片铺在小桌板上,指尖划过标注“金沙遗址”的坐标,苏晓凑过来,手里的青铜罗盘突然轻轻震动,与他的罗盘形成微妙的共振。“你看,罗盘又有反应了!”苏晓眼睛亮起来,“离金沙遗址越近,震动越明显,说不定‘太阳鸟秘藏’就在遗址核心区附近!”

林野点点头,把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个简易的太阳鸟图案,旁边写着:“金沙之鸟,衔火映天,藏于水畔,伴玉而生。”他指着图案对苏晓说:“你爷爷的笔记里有没有提到过太阳鸟和玉的关系?”苏晓赶紧掏出笔记本,快速翻阅:“有!这里写着‘太阳鸟为图腾,玉为祭器,秘藏需以玉引之’——难道要找到特定的玉器,才能打开秘藏?”

两人正讨论着,火车缓缓停靠成都东站。刚走出站台,就看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李馆长举着牌子在等他们,身后跟着两个穿深蓝色工装的考古队员。“林老师、苏老师,一路辛苦!”李馆长热情地迎上来,握手时指了指身后的商务车,“郑队长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咱们先去遗址工作站,路上我给你们讲讲最新的勘探情况。”

车上,李馆长拿出平板电脑,点开金沙遗址的三维模型:“金沙遗址距今约3000-2600年,是古蜀文明的重要遗址,之前出土过太阳神鸟金箔、玉琮、玉璋这些国宝。最近我们在遗址西北侧的‘祭祀区水榭’附近做物探,发现地下两米处有个不规则的金属信号源,形态有点像鸟类,还有密集的玉质信号,和你们说的‘太阳鸟秘藏’特征很吻合。”

苏晓赶紧把罗盘凑近平板电脑,指针瞬间指向模型里的信号源位置:“就是这里!罗盘的反应和在三星堆时一样,说明本来计划下周开始挖掘,有你们的罗盘辅助,说不定能更精准地定位秘藏位置,还能避免破坏周边的遗迹。”

半小时后,车停在金沙遗址工作站门口。院子里摆满了刚清理出来的陶片和玉器残件,几个考古队员正围着一张长桌讨论。看到林野和苏晓,一个戴眼镜的年轻队员赶紧迎上来:“野哥!我是你的粉丝,上次看你直播鉴红山玉猪龙,我还记了笔记呢!”周围的队员都笑起来,瞬间拉近了距离。

走进工作站的会议室,李馆长把一张巨大的勘探图铺在桌上,指着西北侧的水榭区域:“这片区域以前是古河道,后来慢慢淤塞成了平地。物探显示,信号源就在水榭遗址的正下方,周围还有几个小型的玉质信号,可能是祭祀用的玉器组合。但这里的土壤层很特殊,上面是淤泥土,经出现了腐蚀,必须做好现场保护。”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勘探图上,指针稳稳指向水榭遗址的中央:“我爷爷的日记里说,古蜀文明的秘藏多与‘水脉’对应,水榭遗址在古河道旁,正好符合‘藏于水畔’的描述。而且罗盘的震动很稳定,说明

苏晓也补充道:“我爷爷的笔记里提到,金沙遗址的祭祀活动常用‘玉璧祭天,玉琮祭地’,如果秘藏周围有玉质信号,很可能是用来守护秘藏的礼器,挖掘时要格外小心,别碰坏了玉器和秘藏的关联结构。”

李馆长连连点头:“你们的分析太有用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挖掘,今天下午先做准备工作,你们可以跟着队员们熟悉一下现场,也看看之前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复制品,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和秘藏相关的线索。”

下午,林野和苏晓跟着年轻队员小周去了遗址现场。水榭遗址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木质的基柱残件还嵌在土壤里,周围拉着防护栏。小周指着地面上的标记线:“这里就是物探发现信号源的地方,我们已经用白灰画好了挖掘范围,明天会先清理表层的淤泥土,再慢慢往下挖。”

苏晓蹲下来,用手轻轻触摸土壤:“这土很湿润,里面还掺着些细小的贝壳,说明这里以前确实是河道。文物在这种环境里能保存下来,已经很幸运了,就是不知道金属信号源会不会生锈。”林野则拿出罗盘,在标记线周围走动,每走几步就停下来观察指针的变化——当他走到中央位置时,罗盘的震动突然变强,指针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地下的文物。

“就是这里!”林野肯定地说,“指针的反应最强,秘藏应该就在这下方一米左右的位置,周围的玉质信号可能是围绕着秘藏排列的,形成了一个保护圈。”小周赶紧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来:“我明天就按照这个位置调整挖掘方案,先从周围的玉质信号开始清理,再慢慢靠近中央的秘藏,这样能最大限度保护文物。”

晚上,工作站的食堂里热闹非凡。队员们围着林野和苏晓,好奇地问起三星堆青铜盒和星图的事,林野把星图照片拿出来,指着上面的未知坐标:“这些坐标可能对应着其他未被发现的古蜀文明遗址,等我们完成金沙遗址的挖掘,说不定能顺着星图找到更多的历史线索。”

小周兴奋地说:“要是能找到新的遗址,咱们就能更完整地还原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了!之前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到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它的制作工艺、象征意义,要是秘藏里有相关的文物,说不定能解开这些谜团。”

苏晓也笑着说:“我爷爷以前总说,古蜀文明是‘藏在历史里的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挖掘、去解读。咱们现在做的事,就是在传承这份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古蜀文明的辉煌。”

第二天一早,挖掘工作正式开始。林野和苏晓穿着防水服,跟着队员们一起清理表层土壤。淤泥土又湿又黏,一铲子下去就会粘在工具上,大家只能用小竹片一点点剥离,手指很快就被泡得发白。李馆长在一旁指挥,手里拿着喷雾器,时不时往土壤上喷水,保持湿度,防止文物干裂。

挖到上午十点左右,小周突然喊起来:“这里有东西!”大家赶紧围过去,只见他用竹片轻轻拨开泥土,一片淡绿色的玉璧边缘渐渐显露出来。“是玉璧!”李馆长激动地说,“小心清理,别碰坏了玉璧的纹饰!”

林野和苏晓蹲在旁边,屏住呼吸看着——随着泥土一点点被扫去,完整的玉璧展现在眼前,玉璧的表面刻着细密的云雷纹,边缘还有几个小小的钻孔,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了细微的腐蚀痕迹,但整体保存完好。“这玉璧的纹饰和三星堆出土的很像,说明金沙和三星堆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林野忍不住说道。

苏晓也补充道:“我爷爷的笔记里说,金沙遗址的玉器工艺是在三星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件玉璧的钻孔工艺更精细,应该是金沙中期的作品,用来守护秘藏的可能性很大。”

接下来的两天,挖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队员们陆续清理出了三件玉璧、两件玉琮和一件玉璋,都围绕着中央的信号源排列,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礼器圈”。每一件玉器都刻着不同的纹饰,玉琮上的兽面纹、玉璋上的鱼纹,都与古蜀文明的图腾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