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9章 尸易无限(174)(第2页)

飞机降落在北京时,天刚蒙蒙亮。当孩子们看到远处故宫的轮廓时,都忍不住趴在车窗上惊呼。“那就是故宫吗?好大啊!”“比九层妖楼还高!”吴贤笑着说:“故宫里藏着更多的文物和故事,接下来的几天,咱们就一起去探索。”

在故宫的第一天,他们跟着讲解员参观了太和殿、乾清宫,看到了皇帝的龙椅、古代的钟表,还有精美的瓷器。阿依古丽站在一幅西域风情的古画前,久久不肯离开:“吴叔叔,你看这画上的骆驼,和我们戈壁滩上的一样!”吴贤点点头:“这说明很久以前,西域和中原就有很多交流了,这些画就是最好的证据。”

下午,他们还和故宫的“小小讲解员”们一起交流。故宫的孩子们给他们讲故宫的历史故事,格尔木的孩子们则拿出自己做的刺绣小手帕、地毯纹样画,分享九层妖楼的传说。一个故宫的小男孩拿着阿依古丽绣的骆驼手帕,羡慕地说:“这个真好看,我也想学刺绣,以后也能做这么漂亮的东西。”阿依古丽开心地说:“等你去格尔木,我让马奶奶教你!”

在北京的几天里,他们还去了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汉代的兵马俑;去了颐和园,听讲解员讲古代皇家园林的故事;还去了北京的胡同,体验了老北京的生活,吃了炸酱面、驴打滚。孩子们把每天的见闻都记在笔记本上,有的还画了下来,准备回去后分享给村里的小伙伴。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孩子们特意去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阿依古丽举起右手,学着大人的样子敬了个礼,眼里满是认真:“吴叔叔,我以后要保护好我们的文物,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文化,就像五星红旗一样,永远鲜艳。”

回到格尔木后,孩子们成了“小明星”,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围着他们,听他们讲北京的故事,看他们拍的照片、画的画。阿依古丽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场“北京行分享会”,把故宫的文物故事、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都讲给同学们听,还教大家做简单的刺绣。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对文物和传统文化感兴趣,“小小守护者培训班”的人数从最初的20多个,增加到了50多个。吴贤和老艺人们不得不分成两个班,一个班教刺绣、地毯编织,一个班教西域民歌、传统故事,每天传承基地都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

这天,吴贤收到了故宫博物院的来信,信里说,他们想和九层妖楼保护站合作,举办一场“西域与中原文明对话”特展,把九层妖楼的文物数字模型、孩子们的作品,和故宫的西域相关文物一起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古代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吴贤拿着信,激动地跑去找李建国和爷爷:“故宫要和我们合作办展!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李建国接过信,仔细读着,笑着说:“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也说明西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了。”吴老狗更是激动得手都在抖:“我这辈子能看到西域的文物和故宫的文物一起展出,值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特展。吴贤带着孩子们,重新整理了之前的作品,还特意创作了一批新的手工艺品——有用西域刺绣做的故宫角楼挂件,有结合地毯纹样和故宫琉璃瓦图案的笔记本,每一件都充满了西域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创意。

特展开幕那天,故宫的展厅里挤满了观众。九层妖楼图腾墙的3d模型前,围满了人,大家戴着vr眼镜,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走进”妖楼;孩子们的作品展区,更是吸引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有的孩子还拿着画笔,跟着格尔木的孩子们学画西域纹样。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开幕式上说:“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特展,不仅展示了珍贵的文物,更展示了一代代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遗产。”

吴贤带着阿依古丽和其他几个孩子,在展厅里当起了“小小讲解员”。阿依古丽站在自己绣的骆驼手帕前,自信地对观众说:“这是我跟着马奶奶学绣的,骆驼是我们戈壁滩的好朋友,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好帮手。以前,骆驼带着西域的葡萄、地毯,走到中原;中原的丝绸、瓷器,也跟着骆驼来到西域。”观众们听得入了迷,纷纷为她鼓掌。

特展持续了三个月,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次展览,还专门采访了格尔木的“小小守护者”们。阿依古丽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还有电视台邀请她去录节目,分享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经历。

录节目那天,阿依古丽穿着马奶奶织的西域花纹连衣裙,手里拿着自己画的九层妖楼绘本,对着镜头说:“我以后想当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不仅要保护好九层妖楼,还要去更多地方,保护更多的文物,把我们的文化故事讲给全世界的人听。”

节目播出后,很多人给保护站寄来信件和礼物,有鼓励孩子们的,有想加入志愿者队伍的,还有给传承基地捐赠物资的。一个来自上海的企业家,还特意捐款,帮助保护站改善了文化书屋的设施,增加了很多关于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书籍。

吴贤和李建国商量后,用这笔捐款,在文化书屋旁边建了一个“小小创作者空间”,里面放了画笔、布料、毛线等材料,供孩子们创作文物相关的作品。孩子们放学后,都会来这里画画、做手工,有的还会把自己的作品寄给北京、上海的小伙伴,分享西域文化。

这天,吴贤正在“小小创作者空间”里,和孩子们一起画丝绸之路的地图,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国外的电话,是之前合作举办“西域文明展”的英国博物馆打来的。对方说,他们想邀请格尔木的“小小守护者”们去英国参观,和英国的孩子们一起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还想把孩子们的作品在英国再办一次展览。

吴贤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孩子们,大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阿依古丽抱着吴贤的胳膊,激动地说:“吴叔叔,我们真的能去英国吗?我要把九层妖楼的故事讲给英国的小朋友听,还要教他们绣骆驼!”

为了这次英国之行,孩子们开始认真准备。他们跟着牧民老人学唱更多的西域民歌,跟着马奶奶学绣更复杂的图案,还排练了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话剧,准备在英国的学校里表演。吴贤则忙着帮孩子们办理签证,整理交流资料,还特意请了英语老师,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

出发去英国的那天,格尔木机场再次挤满了送别的人。马奶奶拉着阿依古丽的手,反复叮嘱:“到了英国要听话,好好展示我们的手艺,别给咱们格尔木丢脸。”阿依古丽用力点点头:“马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飞机起飞时,孩子们趴在舷窗边,看着越来越小的格尔木,心里既兴奋又期待。阿依古丽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道:“今天,我要带着九层妖楼的故事,带着西域的文化,飞向英国。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在遥远的中国戈壁滩上,有一座神奇的九层妖楼,有一群热爱文化的小小守护者。”

飞机穿过云层,朝着远方飞去。吴贤看着身边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这次英国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传递。这些孩子,就像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无论飞到哪里,都会把西域文化的魅力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在英国的日子里,孩子们参观了英国的博物馆,看到了英国的古代城堡和文物;和英国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游戏,分享各自的文化故事;还在英国的博物馆里,表演了丝绸之路的小话剧,展示了刺绣和地毯编织手艺。英国的孩子们对西域文化充满了好奇,围着格尔木的孩子们,问这问那,有的还跟着学唱西域民歌,学绣简单的图案。

离开英国的前一天,孩子们在英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作品分享会。阿依古丽把自己画的九层妖楼绘本送给了英国的小伙伴,还在绘本的最后写道:“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一起守护我们的文化,一起分享我们的故事。”

飞机降落在格尔木时,孩子们的脸上都带着满满的收获。他们把在英国的见闻,讲给村里的小伙伴听,把英国孩子们送的礼物,放在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展区”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礼物放在一起。

这天晚上,吴贤和爷爷、李建国坐在博物馆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吴老狗手里拿着孩子们从英国带回来的明信片,笑着说:“真没想到,咱们格尔木的孩子,能走到英国去,把西域文化讲给外国人听。贤儿,你做得好啊。”

吴贤摇摇头:“不是我做得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老艺人们的坚守,没有孩子们的热情,没有这么多支持我们的人,我们也走不到今天。”

李建国看着远处的九层妖楼,说:“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我们,对九层妖楼的八层和九层进行进一步的勘察和保护,还会派来更专业的团队。我们还要把‘小小守护者’的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地方的孩子,都能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

吴贤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路没有尽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继续完善九层妖楼的数字档案,要培养更多的“小小守护者”,要和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要让西域文化的魅力,传遍更多地方。

但他也相信,只要有这份坚守和热爱,只要有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敬的人们,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就像戈壁滩上的沙棘,虽然环境艰苦,却能顽强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夜色渐深,博物馆的灯光亮着,像一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戈壁滩的夜空。远处的九层妖楼,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这一切,也等待着更多故事的发生。而吴贤和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文化的美好故事。

英国之行回来后,阿依古丽成了格尔木小有名气的“文化小使者”。当地电视台特意为她拍了一部短片,讲述她从一个普通牧民孩子,成长为“小小守护者”,并带着西域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短片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故事打动,纷纷联系保护站,想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