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9章 尸易无限(214)(第2页)

 

第二天,我们离开西安,准备回北京。在火车上,胖子突然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则新闻说:“你们看,河南洛阳发现了一座唐代的节度使墓,里面可能藏着大量的文物,但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当地文物局正在寻求帮助。咱们要不要去洛阳看看?”

 

我和父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坚定的眼神。“走,去洛阳!”我说道,“不管有多少危险,只要有文物需要保护,咱们就去!”

 

火车朝着洛阳的方向驶去,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但我们的决心却越来越坚定。保护文物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但我们不会退缩,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

 

抵达洛阳后,我们立刻联系了河南文物局的李局长,他告诉我们,这座唐代节度使墓位于洛阳郊区的一座山上,墓主人是唐代中期的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墓里可能藏着他的佩剑、印章和大量的唐代文书,但盗墓贼已经挖了一个盗坑,进入了主墓室,里面的文物可能已经被盗走了一部分。

 

“我们已经组织了考古队,准备进行抢救性发掘,但盗墓贼可能还在附近,想要偷剩下的文物。”李局长说,“你们有丰富的经验,能不能协助我们一起发掘,同时防范盗墓贼的袭击?”

 

“没问题!”我们立刻答应下来,跟着李局长,驱车前往节度使墓的所在地。

 

来到山上,远远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盗坑,周围散落着破碎的青砖和陶片,几名考古队员正在盗坑周围进行勘探。李局长指着盗坑说:“这个盗坑直接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主墓室里的文物已经被翻动过,很多东西都不见了,但可能还有一些盗墓贼没发现的文物,藏在暗格里。”

 

父亲走到盗坑边,用手摸了摸坑壁的泥土,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这座墓的风水很好,背靠山,面朝水,是‘藏风聚气’的好地方。李光颜是唐代的名将,墓里的文物肯定很珍贵,盗墓贼不会轻易放弃,咱们得尽快进行发掘,同时加强防范。”

 

胖子从背包里拿出洛阳铲,往盗坑旁边的地面插了插,拔出后,看了看铲头上的泥土:“炸开的盗坑,咱们下去的时候要小心,防止坑壁坍塌。”

 

我们穿上考古服,戴上安全帽,沿着盗坑慢慢下去,进入主墓室。主墓室里一片狼藉,石棺被打开,里面的尸骨散落一地,周围的文物架被打翻,地上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俑和瓷器碎片。

 

“太可惜了!”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疼地说,“这么多珍贵的文物,都被盗墓贼破坏了。”

 

父亲仔细观察着主墓室的墙壁,突然停在一面墙前,用手敲了敲:“这里是空的,后面应该有暗格,盗墓贼可能没发现。”胖子从背包里拿出锤子,小心翼翼地敲开墙壁,里面果然有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把青铜剑、一枚金印章和几卷唐代文书。

 

“太好了!这些文物还在!”李局长兴奋地说,“这把青铜剑应该是李光颜的佩剑,金印章是他的节度使印章,文书是他的军事奏报,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我们把这些文物小心地装进箱子里,准备运出去。就在这时,墓道里突然传来脚步声,胖子大喊:“不好,是盗墓贼!他们又回来了!”

 

我们赶紧躲在石棺后面,拿出武器,做好准备。脚步声越来越近,几个拿着手电筒和手枪的男人走进主墓室,正是之前在西安遇到的文物贩子的同伙!

 

“把文物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为首的男人大喊,手里的枪对着我们。

 

胖子突然冲了出去,一拳打在为首男人的脸上,男人手里的枪掉在地上。我和父亲也冲了出去,跟其他的盗墓贼打了起来。主墓室里空间狭小,我们只能近身搏斗,盗墓贼手里有刀,但我们有考古工具,也不甘示弱。

 

就在我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墓道里突然传来警笛声,李局长带着警察冲了进来,很快就把盗墓贼制服了。“太好了,你们没事吧?”李局长关心地问。

 

“没事,”我擦了擦脸上的汗,“幸好你们及时赶到,不然就麻烦了。”

 

我们把文物交给李局长,他让考古队员继续进行发掘,希望能找到更多被盗墓贼遗漏的文物。我们则跟着警察,去做了笔录,了解到这些盗墓贼确实是之前那个组织的成员,奉命来偷李光颜墓里的文物,没想到被我们和警察抓了个正着。

 

 

事情结束后,我们在洛阳待了几天,协助考古队进行发掘,又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包括几幅唐代的壁画和一批陶俑。这些文物都被运往河南博物院,进行修复和展出。

 

离开洛阳前,李局长给我们颁发了“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证书,希望我们以后能继续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我们接过证书,心里充满了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保护文物的决心。

 

“接下来咱们去哪?”胖子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问道。

 

我和父亲相视一笑,父亲说:“不管去哪,只要有文物需要保护,咱们就去。中国的文物这么多,需要我们守护的还有很多,咱们的路还很长。”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载着我们,驶向未知的远方,也驶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未来。我们知道,保护文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还会有更多的危险和困难在等着我们,但我们不会害怕,不会退缩,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是文物的守护者,是历史的传承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火车刚驶出洛阳站,我的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一个陌生号码,接通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苏家人果然有两下子,西安、洛阳都坏了我的事。不过别得意,下一站,你们躲不掉的。”电话里传来一阵电流杂音,随即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忙音。

 

胖子凑过来,看着我紧绷的脸:“谁啊?不会是那个组织的人吧?”我点点头,把手机递给父亲,他翻看着通话记录,眉头拧成一团:“这号码是境外虚拟号,查不到源头。他们既然敢打电话,说明已经盯上咱们了,接下来去哪都得加倍小心。”

 

窗外的田野飞速后退,我盯着父亲手里的“岳府”玉佩,突然想起在永泰公主墓暗室里,玉佩曾感应到流沙陷阱。或许这玉佩不仅能探机关,还能感知危险?我把想法一说,父亲眼睛一亮,将玉佩放在掌心:“试试就知道。之前在岳飞衣冠冢,它对机关有反应,要是真能预警,咱们也算多了层保障。”

 

正说着,父亲的手机响了,是北京潘家园的老周打来的——老周是父亲早年认识的古玩商,专做合法生意,消息灵通。“老苏,你们最近是不是惹上麻烦了?”老周的声音透着焦急,“昨天有伙人来我店里,问你和小苏的下落,还拿出你们的照片,看着就不是善茬。我没敢多说,赶紧给你报信。”

 

父亲谢过老周,挂了电话后脸色更沉:“他们已经查到北京了,咱们暂时不能回去。得找个地方先躲躲,顺便查查这个组织的底细。”胖子突然一拍大腿:“我想起个人!我远房表哥在湖北荆州开古玩店,那边靠近纪南城遗址,藏在巷子里不容易被找到,咱们去那避避风头,还能顺便打听消息。”

 

三天后,我们抵达荆州,在胖子表哥的古玩店后院安顿下来。店铺藏在老城区的深巷里,门口挂着“楚韵斋”的木牌,店里摆着些民国瓷瓶、清代字画,多是普通藏品,不惹眼。表哥姓赵,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带着荆州口音:“你们放心住,这巷子四通八达,真有动静随时能走。最近纪南城那边不太平,总有人夜里鬼鬼祟祟,说是在找什么‘楚墓金册’,你们别往那边凑。”

 

“楚墓金册?”我心里一动,“是不是记载楚国历史的金质文书?”赵表哥点点头:“听说那金册藏在纪南城附近的一座楚墓里,上面记着楚幽王的墓葬位置,还有大量宝藏的线索。最近不少外地来的‘土夫子’都在找,你们可得小心,那些人下手狠着呢。”

 

父亲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玉佩:“楚幽王墓?那可是战国时期的大墓,要是真有线索,文物贩子肯定不会放过。说不定之前跟咱们作对的组织,也盯上这金册了。”胖子立刻来了精神:“那咱们不如先找到金册,把它交给博物馆,既能保护文物,还能引那伙人出来,一举两得!”

 

接下来几天,我们借着逛古玩市场的名义,四处打听楚墓金册的消息。荆州的古玩市场藏在老城区的一条巷子里,摊位上摆着各种古旧物件,真假难辨。这天,我们在一个卖青铜器残片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块刻有楚文字的铜片。

 

父亲拿起铜片,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这是战国时期的楚式铜器残片,上面的文字是‘大府之器’,应该是楚国官署用的器物。老人家,这铜片是从哪收来的?”老人警惕地看了我们一眼:“你们问这干嘛?买就买,不买别多问。”

 

胖子递过去一包烟,笑着说:“老人家,我们就是喜欢楚文化,想多了解了解。要是您知道哪有类似的物件,我们愿意高价收。”老人接过烟,点燃后吸了一口:“最近纪南城东边的坡地上,总有人半夜挖东西,我这铜片就是在那捡的。不过你们可别去,那伙人有刀,凶得很。”

 

我们谢过老人,悄悄绕到纪南城东边的坡地。这里长满了荒草,地面上有不少新挖的土坑,坑边散落着破碎的陶片和工具。胖子拿出罗盘,摆弄了一会儿:“这地方的风水不对劲,土层’的位置,按楚墓的规制,大墓应该在‘龙腹’,也就是前面的低洼处。”

 

我们顺着坡地往下走,来到一片低洼的农田,刚要仔细查看,就听到远处传来脚步声。我们赶紧躲进旁边的芦苇丛,只见五个男人扛着洛阳铲、探杆,朝着农田走来,为首的正是之前在西安偷拍我们的男人——他竟然从警察手里跑了!

 

“就是这,按图纸显示,金册就在苇丛附近,“赶紧挖,天亮前必须拿到金册,别让苏家人再坏了咱们的事。”

 

我心里一紧,刚要摸出弹簧刀,父亲按住我的手,摇了摇头——对方人多,还有工具,硬拼肯定吃亏。我们屏住呼吸,看着他们在农田里选好位置,开始用洛阳铲探土。

 

“这里有戏!”一个男人大喊,洛阳铲带出的土里混着朱砂和木炭——这是楚墓常用的防腐材料。他们立刻拿出铁锹,开始往下挖,很快就挖出一个一米多深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