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 尸易无限(219)(第2页)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之前的紧张和疲惫一扫而空。张所长对着对讲机大声说:“太好了!你们小心点,别碰坏文物,先看看有没有铭文,再拍几张照片传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队员传回了几张照片,虽然光线昏暗,但能清晰地看到洞里的景象:一座青铜鼎放在墓室的中间,鼎身有精美的纹饰,旁边散落着几件青铜爵和陶罐,角落里还有一个木制的箱子,看起来已经腐朽了。最让人兴奋的是,在青铜鼎的内壁上,隐约能看到几行刻痕,像是铭文!
我们正围着手机看照片,讨论着里面的文物,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引擎声,声音越来越近,而且不止一辆。王警官脸色一变,立刻对身边的民警说:“不好!可能是‘老周’的同伙来了!大家赶紧戒备!”
民警们迅速散开,有的躲在树后,有的站在警戒线旁边,手放在腰间的手铐上,警惕地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很快,三辆摩托车出现在视野里,骑手都戴着黑色的头盔,穿着黑色的雨衣,看不清脸,摩托车的车牌也被遮挡住了。
三辆摩托车径直朝着崖坡的方向驶来,在离我们大约五米远的地方停下。骑手们摘下头盔,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留着络腮胡,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凶狠,手里还拿着一把手枪,枪口朝下,却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老周!”之前被抓获的一个“鬼市”成员在警车里大喊,“老大!救我们!”
老周冷冷地看了一眼警车,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们,声音低沉而沙哑:“把洞口让开,墓里的东西我们要了。识相的就赶紧让开,不然你们都别想好过!”
张所长往前一步,毫不畏惧地看着老周:“文物是国家的财产,你敢抢文物,就是公然违法!赶紧放下武器,投降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老周冷笑一声,突然举起手枪,朝着天空开了一枪,“砰”的一声巨响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惊飞了附近树上的鸟儿。“违法?”他不屑地哼了一声,“老子抢文物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我再说一遍,让开!”
就在老周举着枪,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上的时候,王警官使了个眼色,旁边的两个民警突然冲了上去,一个人抱住老周的胳膊,另一个人一脚踹在他的膝盖上。老周惨叫一声,手枪掉在了地上。其他民警也迅速冲上去,将另外两个骑手制服。
王警官捡起地上的手枪,仔细看了看:“这是一把改装过的气手枪,虽然杀伤力不如真枪,但也能伤人。老周,你涉嫌盗窃文物、非法持有武器,现在正式逮捕你!”
老周被民警戴上手铐,押往警车的时候,恶狠狠地盯着我们:“你们别得意!我背后还有人!‘冢虎’老大不会放过你们的!墓里的文物,我们早晚都会拿到手!”
我们没有理会老周的威胁,因为洞里的队员已经出来了,他们带来了更让人兴奋的消息——除了之前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爵和陶罐,他们还在那个腐朽的木箱里发现了一把青铜戈,戈身上刻有铭文,虽然只有十几个字,但能清晰地辨认出“魏公”“赐金”“魏叔”等字样。
“魏公应该就是当时古魏国的国君,魏叔很可能是墓主人,”张所长激动地说,“这说明墓主人是受到魏国国君赏赐的贵族,很可能立过战功或者有其他贡献。这些铭文太重要了,能填补西周古魏国历史的空白,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侯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雨彻底停了,天空放晴,阳光明媚。考古队开始对西周墓进行正式的发掘工作。我和父亲、胖子也留下来帮忙,每天跟着考古队员一起清理墓里的文物,给文物编号、拍照、记录。
墓里的文物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除了之前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爵、陶罐和青铜戈,我们还在墓室的两侧发现了几个木制的陪葬箱,里面装着玉器、玛瑙珠、骨器和石器。玉器有玉璧、玉琮、玉佩,都是西周早期的典型器型,玉质温润,纹饰精美;玛瑙珠颜色鲜艳,有红色、白色和黑色,大小均匀,应该是墓主人佩戴的饰品;骨器和石器大多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比如骨针、石刀、石斧,虽然不如青铜器和玉器珍贵,但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
最珍贵的还是那座青铜鼎和青铜戈上的铭文。经过考古所专家的解读,青铜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墓主人魏叔的家族世系,说他是古魏国国君的弟弟,负责管理国家的军事事务;青铜戈上的铭文则详细记载了魏叔因平定周边部落的叛乱,立下战功,受到魏公赏赐青铜、玉器和奴隶的事迹。这些铭文不仅证实了古魏国在西周时期的存在和地位,还为研究当时的军事制度、赏赐制度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实物证据。
发掘工作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王警官突然来到考古现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老周的同伙在芮城县城的一个出租屋里被抓获了!他们本来计划今晚用炸药炸开古墓的洞口,抢走里面的青铜器,幸好我们提前得到了消息,将他们一网打尽。老周也交代了,他背后的头目确实叫‘冢虎’,专门负责倒卖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很多珍贵的文物都被‘冢虎’通过非法渠道卖到了国外。不过‘冢虎’特别狡猾,一直隐藏在幕后,老周也没见过他的真面目,只知道他经常在西安、洛阳一带活动。”
父亲听了之后,眉头皱了起来:“看来‘鬼市’的网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庞大和隐蔽,‘冢虎’应该只是其中的一个头目,背后还有更大的组织。这次虽然保住了小梁村的西周墓,但‘冢虎’还没抓到,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古墓面临被盗的危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强对各地文物遗址的巡查和保护。”
张所长也点头表示认同,他手里拿着刚清理干净的青铜爵,指尖轻轻拂过爵身上的饕餮纹:“是啊,‘鬼市’就像附骨之疽,只要有古墓、有文物的地方,他们就会闻风而来。这次小梁村的西周墓能保住,算是运气好,遇到了暴雨冲塌崖坡,咱们发现得及时,又有民警和村民的帮忙。可全国还有那么多未被发现的古墓,咱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守着,只能寄希望于加强文物保护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文物的重要性,也希望能尽快抓到‘冢虎’这样的头目,端掉他们的老巢。”
胖子蹲在一旁,正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清理一块玉佩上的泥土,闻言抬起头:“说起‘冢虎’,我之前在古玩市场上听过这个名号,据说这人特别神秘,从来不在人前露面,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而且他眼光特别毒,只收高等级的古代青铜器,尤其是带铭文的,出价也比其他文物贩子高很多。之前河南出土的一座春秋古墓被盗,里面的一件青铜方壶就被他以天价买走,后来流到了国外的拍卖行,咱们想追都追不回来。”
我手里拿着记录文物信息的笔记本,听着他们的对话,心里也沉甸甸的。原来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和盗墓贼斗智斗勇,还要面对这么复杂的地下交易网络,要把流失的文物追回来,更是难上加难。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的发掘工作进入了尾声。我们将所有出土的文物都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文物运输箱里,每个箱子里都垫着软布和泡沫,防止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和损坏。文物清单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件文物的信息:青铜鼎1件,通高65厘米,口径50厘米,带铭文32字;青铜爵4件,通高20-22厘米不等;青铜戈1件,长35厘米,带铭文15字;玉璧2件,玉琮1件,玉佩5件;玛瑙珠一串,共36颗;陶罐6件,骨器10件,石器8件……
装文物的卡车出发那天,小梁村的村民都来送行。之前发现青铜鼎碎片的那位大爷,手里拿着一篮刚摘的苹果,硬要塞给我们:“谢谢你们啊,保住了咱们村的宝贝,也让咱们知道了咱们村底下还有这么老的古墓。以后要是还有啥需要帮忙的,你们尽管说!”
张所长接过苹果,笑着说:“大爷,谢谢您!这些文物是国家的宝贝,也是咱们所有人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忙。以后我们会经常来村里,给大家讲讲文物保护的知识,要是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也麻烦大家及时跟我们联系。”
车子驶离小梁村时,我回头望去,村民们还站在村口挥手,崖坡上的考古现场已经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个临时的保护棚,等待着下一步的保护和研究。阳光洒在田野上,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文物保卫战从未发生过。可我知道,这份平静的背后,是无数文物工作者和民警的默默守护。
胖子坐在车里,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翻着相机里的文物照片:“这次收获真大啊,西周早期的青铜鼎,还带这么长的铭文,回去之后肯定能上新闻。下次不知道又能遇到什么宝贝,要是能发现一座西周的诸侯墓,里面有编钟、有车马坑,那就更完美了!”
父亲笑着摇了摇头:“你啊,就知道想着宝贝。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接下来确实有新的任务。刚才国家文物局给我打电话,说陕西宝鸡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当地的文物部门在勘探的时候,发现了大型青铜礼器的痕迹,而且有村民反映,最近有陌生车辆在遗址周边活动,形迹可疑,很可能是‘鬼市’的人盯上了那里,让咱们赶紧过去支援。”
“宝鸡!”胖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眼睛都亮了,“宝鸡可是西周的发源地啊,周文王、周武王都在那里活动过,要是真有祭祀遗址,里面肯定有不少好东西!说不定还能发现甲骨文呢!”
我也兴奋起来,宝鸡的西周遗址我在课本里学过,那里出土过很多重要的西周文物,比如着名的何尊,上面刻有“中国”二字的铭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中国”一词的文物。要是这次能在祭祀遗址里发现新的文物,尤其是带铭文的,肯定能为研究西周的祭祀制度和历史文化提供更多的线索。
父亲握着方向盘,车子朝着陕西的方向驶去。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黄土高原变成了关中平原,农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金黄一片,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可我知道,在这份宁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鬼市”的人很可能已经在宝鸡的祭祀遗址周边活动,一场新的文物保卫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