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3章 天墓无极(138)

“昆仑三号”的舰桥内,新探测到的信号波形在全息屏幕上反复跳动,淡蓝色的能量轨迹与昆仑符文的频率完美重叠,却又带着一丝从未见过的细微波动——像是在基础频率上叠加了某种音阶,形成独特的“能量旋律”。林夏将信号放大三百倍,屏幕上浮现出一组破碎的星图坐标,指向仙女座星系方向,坐标旁的符文碎片经过李教授初步解读,赫然是“同源之民,守望相助”的含义。

“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约250万光年,以‘昆仑三号’目前的超光速引擎速度,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抵达。”林夏调出宇宙航线图,仙女座与银河系之间的“星际尘埃带”被标上了红色警示,“而且这条航线要穿越三处不稳定的引力透镜区,飞船的结构和能源系统都要进行全面升级。”

凯凝视着信号波形,银白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种‘能量旋律’是昆仑文明的‘分支暗号’,只有离开母星开拓新家园的族群才会使用。当年母星陷入危机时,有三支先民乘坐星舟向外迁徙,其中一支前往了太阳系,另外两支的去向一直是个谜。这很可能就是其中一支留下的信号。”

冷锋的手指在指挥台上轻轻敲击,十年的航行意味着他们将错过地球上的许多时光,但信号背后的昆仑分支文明,或许藏着更多关于宇宙和文明延续的秘密。“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抬起头,目光扫过舰桥内的队员,“李锐,立刻制定飞船升级方案,重点强化引擎、护盾和生命维持系统;张岚,联合昆仑母星的科研团队,解析‘能量旋律’中的隐藏信息,确认信号发送者的具体位置;赵雷,调整突击队的训练计划,加入星际尘埃带的应急作战科目;林博士,计算引力透镜区的安全航道,预留出应急规避空间。”

指令下达的瞬间,整个舰队都动了起来。“昆仑三号”返回蓝晶星系后,立刻驶入母星的太空船坞,数百名昆仑工匠与人类工程师并肩协作,将反物质引擎的功率提升了50%,外层装甲覆盖了能抵御星际尘埃撞击的“晶钢合金”,生命维持系统则增加了三台备用反应堆,确保十年航行中的物资循环稳定。

与此同时,张岚和凯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能量旋律”中发现了关键线索——信号每隔72小时会重复一次,每次重复时都会附带一组新的坐标修正值,像是在引导接收到信号的人调整航线。更令人惊喜的是,旋律中还隐藏着一段简短的影像片段:画面中,一颗覆盖着绿色植被的星球上,昆仑先民模样的人正向着星空挥手,背景中的建筑风格与地球昆仑神宫有着明显的同源特征。

“这颗星球应该就是信号发送者的栖息地,我们暂时称它为‘绿晶星’。”张岚将影像放大,画面角落的一颗双恒星系统成为了重要地标,“只要找到这颗双恒星,就能准确定位绿晶星的位置。”

一年后,“昆仑三号”完成升级,补给舱内装满了压缩食品、能源晶体和维修物资,突击队的队员们也完成了星际尘埃带的模拟训练,能够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环境中完成协同作战。出发当天,蓝晶星系的民众再次聚集在太空港,凯将一枚刻有完整昆仑符文的金属牌交给冷锋:“这是‘文明信物’,绿晶星的先民看到它,就会知道我们是同源的族人。如果遇到危险,将它插入飞船的能量接口,能激活紧急通讯频道,母星会第一时间收到信号。”

冷锋握紧金属牌,牌面的符文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在传递着跨越百万光年的文明羁绊。“昆仑三号”缓缓驶离太空港,蓝晶星系的恒星在舷窗外逐渐缩小,最终化作星空中的一颗光点。

航行的前五年,一切都还算顺利。飞船在超光速状态下平稳穿梭,队员们轮流进行日常维护、训练和科研工作,偶尔还会在途经的小行星带停留,采集稀有矿物补充能源。林夏利用这段时间,完善了引力透镜区的航道计算模型,将原本需要冒险穿越的“死亡区域”,优化成了有惊无险的“安全走廊”。

但在第六年,意外突然发生。当飞船即将进入第一处引力透镜区时,探测系统突然报警——前方的星际尘埃带中,漂浮着数十艘破损的星际战舰残骸,舰体上的黑色金属和能量炮口,与暗星族的战舰如出一辙。

“这些残骸的损毁时间不超过一百年,应该是暗星族的先遣队。”赵雷操控着探测机器人靠近残骸,传回的画面显示,战舰内部残留着淡紫色的能量痕迹,“他们可能也收到了绿晶星的信号,想要前往掠夺资源。”

凯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果暗星族的先遣队已经抵达绿晶星附近,那绿晶星很可能正面临威胁。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赶在暗星族的大部队之前到达。”

冷锋立刻下令:“李锐,将引擎功率提升到极限,缩短通过引力透镜区的时间;赵雷,让突击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检查所有武器系统;张岚,分析残骸中的能量痕迹,判断暗星族先遣队的去向。”

飞船的引擎发出阵阵轰鸣,速度提升到了之前的1.2倍,舰体在超光速状态下微微震颤。张岚通过分析残骸中的能量痕迹,发现暗星族先遣队的航线与“昆仑三号”基本一致,只是比他们早了大约五十年出发。“按照这个速度,暗星族的先遣队很可能已经抵达绿晶星,甚至可能已经发起了攻击。”

这个消息让舰桥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重。十年的航行已经过半,他们无法回头,只能咬牙加快速度,希望能赶在绿晶星被彻底摧毁前提供支援。

又经过三年的航行,“昆仑三号”终于冲出了最后一处引力透镜区,仙女座星系的轮廓在舷窗外缓缓展开。探测系统很快捕捉到了双恒星系统的信号,绿晶星就在双恒星的第三轨道上,表面覆盖着大片的绿色植被,大气层呈现出健康的淡蓝色。

但喜悦很快被担忧取代——绿晶星的轨道周围,漂浮着数十艘暗星族的战舰,正不断向星球表面发射能量炮,星球的大气层已经出现了多处破损,表面的绿色植被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更令人震惊的是,暗星族的战舰群中央,停泊着一艘比之前空间站还要巨大的“母舰”,舰体上的能量炮口正对准绿晶星的核心区域,显然准备给予最后一击。

“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冷锋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李锐,率领战机编队牵制暗星族的战舰;赵雷,带领突击队乘坐登陆舱,从暗星族战舰的防御间隙突破,前往绿晶星表面,寻找信号发送者,保护他们的核心设施;张岚,用电磁干扰装置屏蔽暗星族母舰的通讯,阻止他们召唤支援;林博士,计算母舰的能量核心位置,寻找攻击弱点;凯,你跟我留在舰桥,指挥全局,同时尝试用‘文明信物’联系绿晶星的先民。”

战斗瞬间打响。“昆仑三号”的反物质炮率先开火,淡紫色的能量束瞬间摧毁了两艘暗星族的战舰。李锐率领的战机编队如同利剑般穿梭在暗星族的战舰群中,用密集的火力牵制住敌人的注意力。赵雷带领的突击队则趁着混乱,乘坐登陆舱突破防御间隙,向着绿晶星表面飞去。

凯将“文明信物”插入飞船的能量接口,一道蓝色的能量波向着绿晶星发射而去。几分钟后,通讯系统突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回应——正是他们一直在追踪的“能量旋律”,只是这次的旋律中充满了焦急和求救的信号。

“我们是来自蓝晶星系的昆仑族人,前来支援你们!”凯对着通讯器大喊,“请提供你们的具体位置,我们会尽快赶到!”

通讯器那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们在绿晶星的‘生命之树’下,暗星族的军队已经突破了外层防线,正在向这里进攻!”

赵雷的突击队很快抵达绿晶星表面,降落在一片被战火摧毁的森林中。地面上,穿着与凯相似丝绸衣物的绿晶星先民正与暗星族的士兵展开激战,他们的武器虽然简陋,但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进攻。

“我们是来支援你们的!”赵雷大喊着带领突击队加入战斗,人类的先进武器和昆仑母星的能量技术相结合,很快扭转了战局。暗星族的士兵在密集的火力下节节败退,不得不撤出森林,向母舰方向撤退。

绿晶星的先民首领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握着赵雷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感谢你们远道而来,我们已经抵抗暗星族五十年了,能源和物资都快耗尽了,如果你们再晚来一步,绿晶星就彻底完了。”

赵雷跟着老者来到“生命之树”下——这是一棵高达数百米的巨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冠覆盖了方圆数公里的区域,树干内部闪烁着淡绿色的光芒,显然是绿晶星的能量核心。“暗星族的目标就是生命之树,只要摧毁它,绿晶星就会失去能量来源,变成一颗死星。”老者解释道。

与此同时,“昆仑三号”与暗星族母舰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林夏通过探测系统,发现母舰的能量核心位于舰体底部,被三层合金装甲保护着,但装甲之间存在着一处能量传输的薄弱点。“只要用反物质炮集中攻击这个薄弱点,就能击穿装甲,摧毁能量核心!”

冷锋立刻下令:“所有主炮瞄准母舰底部的薄弱点,三秒后同步开火!”

三秒倒计时结束,“昆仑三号”的主炮同时发射,淡紫色的能量束如同惊雷般击中母舰的薄弱点。合金装甲瞬间破裂,能量核心暴露在外,紧接着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周围的暗星族战舰掀飞,整个母舰在星空中化作一团巨大的火球。

失去了母舰的指挥,暗星族的战舰群陷入了混乱,开始四处逃窜。李锐率领的战机编队趁机发起追击,将大部分逃窜的战舰摧毁,只有少数几艘侥幸逃脱,消失在仙女座星系的深处。

战斗结束后,绿晶星的先民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老者将一颗绿色的水晶交给冷锋:“这是‘生命水晶’,能感知宇宙中所有同源文明的能量波动。当年我们的祖先离开母星时,带走了这颗水晶,希望有一天能重新联系上其他分支。现在,它终于发挥了作用。”

冷锋接过生命水晶,水晶在掌心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与凯的守护水晶、昆仑镜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他看着绿晶星表面逐渐恢复生机的植被,心中充满了感慨——跨越250万光年的距离,两个昆仑分支文明终于在战火中重逢,这不仅是文明的延续,更是宇宙中和平与团结的象征。

接下来的几个月,“昆仑三号”的队员们帮助绿晶星的先民修复了受损的设施,重建了防御系统,并将人类和蓝晶星系的先进技术传授给他们。林夏和张岚则利用生命水晶,发现了更多隐藏在宇宙中的昆仑文明信号,这些信号分布在不同的星系中,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等待着被重新串联起来。

当“昆仑三号”准备离开绿晶星,返回蓝晶星系时,老者带领所有绿晶星的先民来到太空港送行:“请带上我们的祝福,去寻找更多的同源文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摧毁昆仑文明。”

“昆仑三号”缓缓驶离绿晶星,舷窗外,双恒星的光芒照亮了飞船的航向。冷锋站在舰桥,手中握着生命水晶和文明信物,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趟星际旅程并没有结束,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昆仑分支文明等待着他们去发现,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去克服。

就在飞船即将进入超光速状态时,生命水晶突然发出强烈的光芒,屏幕上浮现出一组新的信号坐标——这组坐标指向宇宙的边缘,信号频率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能量,像是在召唤着所有昆仑文明的分支,前往一个未知的“文明起源地”。

凯看着坐标,眼中充满了期待:“这可能就是昆仑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所有分支的根。如果能找到那里,我们就能解开昆仑文明起源的终极秘密。”

冷锋的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那里是人类和昆仑文明从未涉足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调整航线,前往新坐标。”他下达了新的指令,“我们要去寻找昆仑文明的根,去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

“昆仑三号”的引擎再次轰鸣,向着宇宙边缘的未知区域飞去。飞船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星空中,只留下一道淡淡的能量轨迹,像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丝线,在宇宙中延伸,永无止境。

“昆仑三号”的舷窗外,宇宙边缘的景象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没有熟悉的星云与恒星,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散发着淡金色光芒的“能量海洋”,无数细小的光带在其中交织穿梭,如同宇宙的神经网络。生命水晶在冷锋掌心剧烈震颤,光芒与能量海洋的频率逐渐同步,屏幕上的坐标最终定格在能量海洋中央的一座“光桥”之上。

“这不是自然天体形成的区域。”林夏调出探测数据,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能量海洋的物质构成与昆仑神脉液、绿晶星生命水晶完全同源,光桥的结构呈现出完美的几何对称,明显是人工建造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