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大内家的一线生机(第2页)
筑山御馆并不算大,三条公赖三人很快就接近了本丸御殿,已经可以在风声中听见隐约的琴声,依旧是《广陵散》,这首天朝名士嵇康整理过的、歌颂刺杀韩王的刺客聂政的曲子……
前两天在大内氏馆,三条公赖只能听到奢靡高阶武家附庸风雅的样子,但是现在,似乎有些不一样?
等三人走到御殿外的走廊,《广陵散》也到了高潮,指尖骤压琴弦的刹那,“铮——锵!铮——锵!” 的裂帛之音猛地炸开!这声音里,一半是聂政藏剑时的决绝,冷得像他眼底映着的宫灯冷焰,每一声都裹着“此行必死”的狠劲;另一半是嵇康拨弦时的孤愤,烈得像他面对权贵时不肯低下的脖颈,连狂风都被这股傲气逼得滞了半分。
三条公赖让前面引路的大内家侧近、后面护卫的今川家武士在门外停下,两个今川家武士的文化修养实在过低,只觉得好听,但是三条公赖不同,在琴音里,他似乎看到、听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檐角积雨“嗒嗒”坠落,竟似聂政靴底沾着的露水;窗棂飞虫四散奔逃,又像韩王宫卫惊惶的身影,恍惚间,琴音里既有刺客藏刃的沉肃,又有文人赴死的傲骨。
未等余韵沉下,“琮琤!琮琤!” 的急奏已如骤雨倾泻。琴身剧烈震颤,混着窗外狂躁的风声,似聂政刺向韩王时,剑刃划破衣甲的锐响、宫卫混乱的惊呼,每一声都带着“玉石俱焚”的壮烈;又似嵇康再创作时,笔尖划过竹简的愤懑,每一串音都藏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叛逆。风卷着断叶撞向琴身,却被密集的弦音弹开——那是聂政冲破重围的锋芒,也是嵇康不肯向世俗弯折的脊梁,两种魂魄在弦上交织,让琴音里的悲壮更添几分孤绝。
当情绪攀至顶点,两记**“铿!镗!”** 轰然落下!这一声,是聂政刺中目标时的最后一击,重得像他倒在血泊里的沉重;也是嵇康琴曲终了时的那声长叹,烈得像他刑前“《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悲慨。这一刻,狂风凝滞,枝叶僵在半空,天边乌云似也被这两重魂魄震得停顿——随后风势更猛,卷着雨丝砸向琴弦,琴音余韵裹着聂政的决绝、嵇康的孤愤,漫过山坡,在风雨中凝成一曲不死的绝唱,仿佛能看见天朝古代贤人的血与骨,都化作了弦上震颤的魂……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大内义隆在他自我感觉的最巅峰——大内家的版图达到最大、他本人官位晋升到最高、本据山口城距离成为实打实的西之京都也只差一步之遥、内部的矛盾也应该随着自己进位从二位、陶隆房进位管领代化解才对,可是没想到……情势急转几下,而在这低谷中,大内义隆把自己封闭在筑山御馆,除了伺候他的下人和三条公赖这样的高阶公卿,其他人都接触不到他,他的艺术水平反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弹起古琴竟然能有那种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