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家人各自的前途(第2页)

 再比如孙宽,这小子眼下在滨城电影电视中心当副主任,级别同样也不低。

 还有孙海,当初这小子人还没必要就被海军特招了,这么些年下来,孙海也混了个两毛二,如今这家伙正在进行,等这一次进行完,估计要不了多久这小子的肩章就会多一杠。

 相比起家里的这帮人,孙江刚毕业那两年混的其实并不怎么样,不过82年的时候,这小子在孙同的支持下收购了一家配件厂,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这家配件厂已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摩托车厂。

 最近厂子还打算建立分厂生产农用机械。

 当初为了收购这家工厂,孙同一次性的拿出了三十万的资金,这笔钱可是孙同手中绝大部分的现金。

 好在孙江这一次并没有叫孙同失望。

 当然,这也跟这时候国内物资紧张有关系,反正这家工厂被收购了以后,孙江只是对工厂的设备进行了改造,接着又将工人重新培训了一遍,然后厂子就一直赚钱。

 因为工厂的股份孙同占了七成,而工厂复工的第一年,厂子就赚到了近百万的资金。

 这就让孙同有足够的资金去插手更多的买卖了。

 孙同最先搞的是食品厂。

 因为自己上辈子对这个行业就比较熟悉,所以他自然也是从这个行业开始入手。

 喜欢重生1963:我成了我大伯请大家收藏:()重生1963:我成了我大伯

 “儿子上车!”

 “爸,您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接我了。”

 “今天公司没事,趁着时间还够就过来了,赶紧上车吧。”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八五年。

 七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

 七八年那会,孙同还准备过两年辞职,然后去燕京发展呢。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他在燕京那边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可最终却还是留在滨城。

 八零年他辞职的时候,本来是打算先带着老婆孩子在燕京安顿下来,然后再慢慢发展自己的事业。

 可让孙同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计划遭到了自家媳妇的反对。

 倒不是说文熙不想回老家发展,主要是她收到了学校的邀请,可以留校任教了。

 相比起到中小学去当老师,能够留在大学任教,这机会可不是常有的。

 关键是,孙正邦他们两口子一看到儿媳妇有机会在大学当老师,当即也开始反对孙同前往燕京发展的计划。

 关于这件事,孙同这边还真不太好说啥。

 毕竟他当初之所以选择举家搬到燕京,那也是为了照顾自家媳妇的情绪,可如今事情都已经变成这样了,孙同也不好多说啥。

 至于那两年他在燕京买的房子,买都买了,就先留在那边好了。

 眼下这个时代,燕京那边的四合院又卖不上价。

 既然不打算走了,那么想要留在滨城发展,孙同就需要顾忌影响了。

 因为孙正邦还在任上,按照后世国家的规定,孙同作为孙正邦的直系亲属是不允许经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