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毁堤淹田,灾情汹涌(第3页)

旁边小妮子又这般调笑她,更惹得她心乱如麻。

轻抚额头,妙玉叹出口气来,“休要玩闹了,如今寺中来了不少人,该是我们做事的时候了。”

邢岫烟点点头,“好,助侯爷一臂之力,也早日洗脱你父亲的罪名。将这些污言秽语,全都还给那些应得之人!”

……

漕运会馆,

大堂上,岳凌居中端坐,听着下方来人的禀报。

一排人单膝跪地,拱手向上,与岳凌道:“启禀侯爷,沧州军已拨五千人押送粮食南下,足有三十万石。按照侯爷的吩咐,所携牲畜,及沿路搜集,过十万之数。皆由沧州河道总督和漕帮协力南运,风声并未透露。”

“可以,做的不错。只是粮食三十万石,实在太多了,沧州城的百姓吃什么”

下方又回应道:“苏州有田四十余万亩,便是买田一亩十石,都需四百万石粮食,此数目之巨,非一州之力能供给。”

“沧州眼下存粮足够支撑百姓秋收,三十万石也是周遭八县共同拼凑出来的。”

岳凌微微颔首,“也好,若是因此连累沧州百姓,我心有愧。你说的也不错,三十万石之于苏州,也是解一时之急罢了。”

“还需我另想办法。”

适时,又有人开口,“侯爷,漕帮全力营救受灾难民。最初受灾的几处村庄,我们通报的很早,没有人因洪水死亡。被围困者,如今皆带去了各处的漕运会馆,妥善安置了。”

漕帮在各地发展迅速,算是个民间团体,经常接济难民,在此事上对百姓提供帮助,也并不突兀。

有了这一面旗帜,漕帮也很好做事,积累了不少名声。

一语禀报过后,再有人道:“侯爷,经我们严查,堤坝是掘开的,从临近太湖的上游,到逼近城中的吴淞江,有几处决口,皆人为导致。”

“雨中看不分明,但乘马匹离去,见者是官府中人。”

这话通报完,下方众人皆是义愤填膺。

官府掘堤淹自己的百姓,这是什么人神共愤之举,实在枉为人子,恨不得当下就冲了那鸟衙门,给狗官捉出来治罪。

“尸位素餐者,不少有。既有此事,他们也会赈灾。再有我们合力为之,百姓度过这次难关,当不是问题。”

“不过,我们赈灾的策略,肯定和官府不同。我们毕竟是民间义社,不能如同官府一般的开仓放粮,否则便会招致官府的怀疑,会被暗中打压。”

“他们淹田,为的是低价买田。我们挡了他们生财的路子,他们不会轻易罢休的,日后你们都要小心。”

众人拱手向上,“遵命。”

岳凌再吩咐道:“淹田不是没价值,若是百姓意识到淹田有价值,便不会卖田了。”

“接下来如何做,我已写在了纸上,你们各自领字条去做事,切记莫要与官府冲突。”

“再有一队人,随我上玄墓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