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善后

对于这个奇怪之处,长卿猜测。

 青年所谓的“死”,并非是寻常人理解的死,可能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状态,必须不死药能解开。

 而那不死药,也并非是寻常理解的药。

 它也有可能是一枚御灵。

 或者是......

 一块圣肉,一个像墨瞳那样的灵胚。

 而且显然它的功效并非是简单的起死回生,长生不死,青年在吃下不死药后,,慢慢变得修为通达,超脱凡俗,变得和戏剧中所谓的天神类似。

 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何天神会把不死药保存的如此严密。

 因为这故事中的不死药,其原型绝对是了不得的宝贝,绝非能令人起死回生的天灵那样简单。

 这也引出了戏剧中最后一处怪异的地方。

 那就是故事的结局。

 如果是像蓝霜一样沉浸在戏剧的表演中的普通看客,可能不会有所察觉。

 但长卿全程并不在意演员的表演,他只针对故事来做分析,就发现了这结局的别扭之处。

 和前面的剧情比起来,太割裂了。

 就好像是被他人强行续或者改写了一样。

 这就好比假如西游记只写到齐天大圣被压到了五指山下,突然就换了一个现代的年轻作者来续写,那结局一定是齐天大圣自己推翻了五指山,又重新向诸天仙佛复仇,成为一代玉皇妖帝。

 剧目名是玉婵窃药,但结局那原本无能的青年却突然成为了比肩天神一样的人物,结局虽然没能把玉娘彻底变回人形,但总觉得是被固有的结局强加限制了,不然若是演主角把玉娘彻底变回人形,两人美满幸福,也不奇怪。

 但这种剧目,属于是代代相传千百万年的传统剧目,估计和拜月节的起源一样早,难道当初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有两个作者?

 若说谁最像是能强行改写结局之人,倒像是故事里的那青年自己。

 长卿突然这样无端想到。

 不过想要具体确认这戏剧背后的深意,还得结合它的背景,创作的人,创作的时间,种种嘞进行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