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348章 又要算计毛子了(三)(第2页)

 接到林毅的电报后,汉克公司的外围人员沃尔夫成功联系到芬兰负责军火采购的帕沃塔尔韦拉,双方的谈判进展颇为顺利。沃尔夫提出以半价向芬兰提供盘尼西林,这一优惠条件瞬间引起了帕沃塔尔韦拉的浓厚兴趣。 

 原本芬兰就迫切希望汉克公司能提高盘尼西林的供应量,如今不仅价格减半,还附带了盘尼西林换军火的创新思路,这让帕沃塔尔韦拉觉得极具可行性。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将此事上报给芬兰政府。芬兰政府高层在紧急商议后,一致认为这是当下困境中的一个绝佳机遇,当即批准同意。为表诚意与决心,芬兰政府毫不犹豫地动用 10 吨黄金向汉克公司购买了 225 万支盘尼西林的提货券。 

 这种提货券的设计是林毅根据现代一些企业的办法提出的,其便利性在于,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手持汉克公司的盘尼西林提货券,便能在指定地点顺利提到盘尼西林现货。 

 随后的几天内帕沃塔尔韦拉和手下带着盘尼西林提货券积极奔走于各国之间,寻求更多的军火资源。 

 在与德国的交易中,尽管德国起初并不愿意出售武器,毕竟自身也处于战争中,对各类战略物资都极为重视。 

 然而当他们看到芬兰递上的 100 万支盘尼西林提货券时,德国那位强人经过权衡,最终还是决定达成这笔交易。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批军火,其中包括 500 具仿造日本零式喷进炮的德国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不过,由于德国自身装备也不富裕,给芬兰提供的武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波兰战役中缴获的波兰武器。虽然这些武器的口径与德国制式相符,但从性能和先进性上来说,与德国原产的装备存在一定差距。 

 但对于此时的芬兰而言,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已经没有太多挑选的余地,能够获得这些武器来增强自身的防御和反击能力,已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