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565章 苏军援军的覆灭(十二)(第2页)

得到田常勇回报的陈司令,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把将电台的通话器扔到桌上,大声吼道:“胡参谋!马上给宋大彪发电报,告知他迂回部队已然到位,让他们加快进攻节奏,务必一举打垮所有苏军部队!再给程军长和第五军陈军长发电报,令他们依原计划行动,对了,再给航空兵第十战斗机大队大队长李书豪发电报让他掩护进攻部队!”

胡参谋立刻立正回应“是”,旋即转身安排通讯部门发送电报。

其实八路军这套正面进攻结合迂回包抄打歼灭战的战术,堪称经典。追溯至红军时期,面对装备、兵力皆占优的敌人,红军便凭借此战术屡屡创造奇迹。

其精妙之处在于,正面部队以顽强的攻势吸引敌军主力,牵制其注意力,使敌军无暇顾及侧翼与后方;迂回部队则利用复杂地形,隐蔽快速地穿插至敌军侧后,犹如一把锋利匕首,直插敌人要害,切断敌军退路,形成合围之势,将敌军彻底包围歼灭。

这种战术对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指挥官的战略眼光以及士兵的战斗素质要求极高。各部队需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精准把握进攻与迂回的时机,保持紧密配合,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

只是由于历史上那支装备很差,火力孱弱的八路军没有能够真正的把这种战术的威力施展出来,而现在的八路军可是实力雄厚,可以尽情地施展战术。

相较而言其他国家的战术就有点不够看了,不过也只有德国人的战术能有的一比。二战时期,德国以闪电战闻名于世。

闪电战强调集中使用装甲部队、航空兵等优势兵力,以高速、突然的进攻突破敌军防线,迅速向纵深推进,在敌军尚未组织起有效抵抗时,便将其击溃。

这一战术高度依赖机械化装备的机动性与强大火力,在战争初期,德军凭借闪电战迅速征服了欧洲诸多国家。但与八路军战术不同,闪电战注重速战速决,一旦遭遇顽强抵抗,陷入持久战,其装备与资源消耗巨大的弊端便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