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593章 三国博弈(十四)

每一个数字,每一片被提及的领土,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这些土地,在苏联的历史认知里,早已成为国家版图的一部分,如今却被对方以如此强硬且有理有据的方式要求归还。

 

当伍豪提到 1727 年的《布连斯奇界约》和 1728 年的《恰克图条约》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这两个条约签订已久,苏联对那些地区的统治也历经了漫长岁月,可此刻,它们却被无情地摆到了谈判桌上。代表团成员们的脸色愈发难看,有的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有的紧咬嘴唇,满脸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我强撑着最后的镇定,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我深知,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今已如一座大山,横亘在我们与八路军谈判团之间,想要跨越它,谈何容易。而伍豪这般详尽地罗列,无疑是在向我们表明他们坚定的立场和决心,这场谈判,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万倍。

 

我强压着内心的震撼与不安,站起身来,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冷静且坚定:“伍豪同志,如此深究过往数百年前的历史纠葛,实在没有太大意义。那些签订条约的当事人早已作古,时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回当下,着眼于现实情况来探讨问题。” 话一出口,我便紧紧盯着伍豪,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松动的迹象。

 

伍豪微微颔首,平静地回应道:“好,既然莫洛托夫先生这么说,那我们就谈现实。” 紧接着,他抬手示意,一位参谋迅速递上一份地图。当那份地图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地图上,贝加尔湖竟被标识在中国一侧,而外兴安岭至唐努乌梁海之间的边界近乎笔直,与我所熟知的地图大相径庭。

 

伍豪的声音再次响起,沉稳且有力:“莫洛托夫先生,这便是《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地图。事实上,当时沙俄尚未占领勒拿河东岸,勒拿河东岸至太平洋之间广袤无垠的土地,皆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领土。”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沉入了谷底。因为他说的确实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