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621章 英国人着急了(第2页)

 

林毅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奇地说道:“不会吧,蒋瑞元还用伍豪帮助谈判?”

 

苏参谋长轻轻叹了口气,解释道:“其实光谈判的话蒋瑞元还真不想让伍豪去,但是因为英国人和美国人谈的某些事情涉及到我们八路军。”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蒙巴顿这个公子哥说起。蒙巴顿得到丘大嘴跟蒋瑞元谈判的授权后,开启了一段辗转万里的行程。他先是坐飞机直飞埃及,在那片沙漠与历史交织的土地上短暂停留,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辗转来到印度。印度作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是蒙巴顿行程中的关键一站。在印度稍作休整和筹备后,他又转机来到陪都重庆。

 

在陪都,蒙巴顿把丘吉尔的要求跟英国驻华大使克尔爵士说了。克尔爵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外交家,在国际政坛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外交博弈之道。他敏锐地意识到,此次谈判涉及多方利益,仅靠英国一方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向蒙巴顿提出,可以跟美国人一起找蒋瑞元去谈判。克尔心里盘算着,英国人这次为了达成目的准备付出巨大代价,不把美国人拉上,实在有些 “吃亏”,也不符合英国一贯的外交策略。

 

本来蒙巴顿还不同意。作为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贵族,同时也是英国王位第 250 顺位继承人,蒙巴顿骨子里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面对美国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他以及整个英国高层的眼中,美国不过是一个崛起的 “暴发户”。

回顾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如同脱缰的野马般迅速崛起,短短几十年间就超越众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然而,在英国人看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与英国截然不同。

 

英国有着数百年的商业传统,贵族式的商业观念根深蒂固,注重家族传承、声誉和长远利益;而美国商业氛围浓厚,充斥着一股 “快钱” 思维,追求实用主义和快速致富,这种 “短视” 的商业行为在英国人眼中显得十分粗俗。

 

在社会阶层方面,英国有着严格且历史悠久的阶层秩序,贵族、绅士、平民等阶层界限分明,每个阶层都遵循着特定的文化和礼仪规范。相比之下,美国社会阶层流动性大,缺乏那种传统的阶层秩序和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