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638章 远征军的武器装备(一)(第2页)

 

更别说还有即将驻扎在缅甸、滇南的 30万国军大军,藏南的5万精锐国军,连同后勤保障物资都在交易清单之列,这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战略格局的庞大生意。

 

凝视着电文,林毅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深知,边境部队的装备必须慎之又慎。既不能与国内其他部队装备差异过大,又不能在性能上远超八路军水平。

 

尤其是坦克、火炮这类重装备,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忽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 —— 对啊,后世在广西、云南边境针对猴子自卫反击战中大量使用的 62 式轻型坦克!这种重量轻、机动性强,适合山地作战的装备,不正是最理想的选择吗?

 

林毅心中笃定,62式轻型坦克一定能满足在滇南和缅甸的需求。62式轻型坦克,研发背景充满战略考量。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南方多山地、水网地形,重型坦克难以施展,急需一款适用于复杂地形作战的轻型坦克,以增强陆军在南方地区的作战能力,62式轻型坦克的研发便应运而生。

 

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面临重重挑战。1958年开启研制,初期样车不断改进,从火炮的选型更换,到车体结构优化,都凝聚着无数心血。

 

工程师们多次深入南方实地考察,结合实际作战需求调整设计,历经多年反复试验与修改,终于在1962年定型,并于次年正式投产。

 

62式坦克具体参数如下:战斗全重仅21吨,相比重型坦克,能轻松通过南方的桥梁与狭窄道路。车体长5.55米、宽2.86米、高2.25米,小巧灵活的身形便于在山地丛林穿梭。

 

武器装备上,配备一门85毫米火炮,可发射多种弹药,在近距离交战中能有效摧毁敌方装甲目标和工事;还装备7.62毫米并列机枪和前机枪,以及12.7毫米高射机枪,形成远近结合的火力网。

动力系统搭载L-3型v-12液冷柴油发动机,功率430马力,公路最大速度达6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510公里,保障了快速机动与持久作战能力。

 

防护方面,车体和炮塔采用钢板焊接与铸造工艺虽然比不上中型坦克厚重,但针对轻型武器和炮弹破片有一定防护效果,车内的半自动灭火装置也为乘员安全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