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比拉鱼潜艇(第2页)
正因如此,萨姆-11山毛榉不仅在苏联军队中是重要的防空力量,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也颇具吸引力。
其实林毅买萨姆-11山毛榉防空导弹就是让八路军防止突然遭到地方的高空轰炸。
林毅盯着谢尔盖耶夫诺维奇,突然发问:“谢尔盖先生,你们国内的比拉鱼小型潜艇都退役了吧?”
谢尔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好奇的神色:“林,你客户想要这种小型潜艇?一般国家可不会要这种东西。”
林毅靠在椅背上,语气随意:“是这样的,我客户的海军人手少,就想弄几艘小型潜艇。操作简单,能在近海干点活儿。你们要是有,我帮他们买两艘。”
谢尔盖脸上闪过尴尬,摊开手说:“林,不好意思,你这要求真没法满足。我们的比拉鱼小型潜艇就造了两艘,还是苏联时期的产物。早就退役拆解了,连完整的艇体都没留下。而且这型号本来就是试验性质,没大规模生产,现在根本拿不出货。”
其实比拉鱼小型潜艇的诞生,是源于苏联对近海作战体系的探索。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海军为强化波罗的海、黑海等海域的隐蔽侦察与特种作战能力,启动了代号 “比拉鱼” 的微型潜艇项目。
设计团队突破传统潜艇构型,采用水滴形双壳体结构,艇身覆盖吸声橡胶,配合低噪音推进系统,使其水下噪音降至 105 分贝,在当时的近海潜艇中具备极强隐蔽性。
比拉鱼小型潜艇全长仅有 29.2 米,排水量约 150 吨,却集成了复杂作战系统。耐压壳体采用高强度钛合金,可下潜至 200 米深度,艇艏配备 2 具 400 毫米鱼雷发射管,尾部设置布雷舱,能携带 6 枚水雷或特种作战装备。
最特殊之处在于其模块化设计,艇体中部可快速更换侦察舱、运输舱或蛙人投放舱,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
1982 年,首艇 “比拉鱼 - 1” 号在列宁格勒造船厂下水,次年服役于北方舰队特种作战支队。服役期间,它曾多次执行秘密侦察任务,凭借小巧身形潜入北约成员国近海,成功获取重要水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