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705章 奸商德川仁(第2页)
1938 年,随着战争持续,日本为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大量增发货币,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日元兑美元汇率贬至 1 美元兑换 4.5 日元。这一年,有坂九九式步枪开始投入生产,作为三八式步枪的替代型号,其单支造价约为 100 日元。
新步枪造价的提升,一方面源于设计和工艺的改进,另一方面则是受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1939 年,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陷入动荡,日本经济也受到严重波及,日元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汇率变为约 1 美元兑换 5 日元 。在这一时期,有坂九九式步枪的生产逐步走上正轨,产量不断攀升。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尤其是钢铁等重要物资优先供应军事需求,步枪生产成本显着提高,单支造价达到约 120 日元。三八式步枪因仍在大量生产,其价格同样随着物价波动而上涨。
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规模急剧扩大。为满足战争需求,日本疯狂印刷钞票,通货膨胀急剧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至大约 1 美元兑换 100 - 200 日元 。
此时,日本的武器生产达到高峰,但也面临资源短缺、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有坂九九式步枪的造价飙升至约 200 日元一支,三八式步枪因生产工艺成熟,成本控制相对较好,但单支价格也上涨至约 150 日元。战争使得日本国内物资匮乏,步枪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供应不稳定,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
1942 - 1944 年,随着战争局势对日本愈发不利,国内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物资供应极度匮乏,恶性通货膨胀席卷全国,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大幅下降,汇率持续走低。日本步枪生产陷入困境,原材料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许多工厂因遭受轰炸而无法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