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707章 跟日本人的生意达成(第3页)

 

九六式轻机枪于 1936 年定型,借鉴英国布伦式轻机枪设计,改用 30 发弧形弹匣供弹,彻底解决供弹问题。枪长 1181 毫米,沿用 6.5 毫米口径,理论射速提升至 600 发 / 分钟,枪管加装散热片、枪口配置喇叭形消焰器,甚至可装配刺刀。轻机枪上挂刺刀,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脑洞。

 

九六式轻机枪总产量约 10 万挺,在 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迅速成为主力,广泛装备侵华日军各师团、独立混成旅团,每个步兵中队通常配备 4 至 6 挺,是华北、华中战场的主要压制火力。

 

不过在东南亚战场,面对装备精良的对手,6.5 毫米弹药威力不足的问题凸显,逐渐被九九式取代。

 

九九式轻机枪定型于 1939 年,是九六式的升级型号,口径改为杀伤力更强的 7.7x58 毫米,采用同样 30 发弹匣供弹,理论射速 700 发 / 分钟,有效射程增至 800 米。

 

外观与九六式相似,但取消刺刀座,改用圆柱形消焰器,并增设防空射击标尺。总产量约 14 万挺,1941 年后成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核心装备,主要配备精锐师团与关东军、南方军一线部队,每个步兵中队装备 6 至 8 挺,用于对抗美军等强敌。

 

在中国大陆,九九式仅装备 1941 年后进驻的关东军及部分新编师团,而华北、华中日军仍以九六式为主。其实在很多二战日军的照片中,日军扛着跟捷克式zB-26机枪外观类似的机枪就是九六式或者九九式轻机枪,而不是日军使用缴获的捷克式zB-26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