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美国人要轰炸东京(二)(第2页)
其次是 B-24 “解放者” 轰炸机,同样属于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它的最大航程约为 3300 公里(携带正常载弹量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B-24 的部署规模还没有完全扩大,且其设计定位也是以陆基远程轰炸为主。和 B-17 一样,它无法从航母上起飞,因此也不具备执行从航母出发轰炸东京任务的条件,更多是在后续战争中用于远程战略打击。
接下来是 B-25 “米切尔” 轰炸机,这是双引擎中型轰炸机。其标准航程约为 2170 公里,但如果经过改装并加装副油箱,航程可进一步提升。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B-25 已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广泛使用,其双引擎设计和相对较小的体型,使其在经过特殊改装后具备了从航母甲板起飞的可能性。1942 年杜立特领导的轰炸东京行动中,使用的正是经过改装的 B-25B 型。
为了执行此次任务,美军对 B-25B 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拆除了部分非必要设备以减轻重量,并加装了副油箱,使其航程能够满足从航母起飞后抵达日本东京并继续飞往中国降落的需求。
尽管标准航程下 B-25 的续航能力看似不足以直接从航母到东京,但通过改装和优化,它成为了唯一能执行该任务的机型。
还有 B-26 “掠夺者” 轰炸机,属于双引擎中型战术轰炸机。它的最大航程约为 1800 公里,主要用于中近程战术轰炸任务。
由于其航程相对较短,且起降性能对跑道要求较高,无法从航母上起飞,也无法在不经过中途加油的情况下从美国可能的出发地抵达东京,因此完全不具备执行轰炸东京任务的能力,主要在战场上承担战术支援等任务。
此外,还有一些轻型轰炸机,比如 A-20 “浩劫” 轰炸机,这是一种双引擎轻型轰炸机,最大航程约为 1400 公里,主要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航程和载弹量都不足以支撑对东京的远程轰炸任务,更无法从航母起飞执行此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