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760章 经济战(一)(第2页)

 

伪钞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随着大量伪钞涌入市场,法币信用急剧崩溃,物价如同脱缰野马疯狂上涨。

 

以重庆为例,1945 年的物价指数较 1937 年上涨了 2000 倍,普通百姓的积蓄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商店拒绝接受纸币,民间交易被迫退回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为了应对伪钞危机,国民政府不得不频繁更换法币版面,耗费巨额资金用于防伪技术升级,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赤字,使本就艰难的抗战经济雪上加霜。

 

日本的伪钞战不仅针对国民政府,还将黑手伸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华东等地,日军伪造根据地发行的 “冀南币”“北海币”,试图扰乱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但根据地军民通过加强防伪技术、建立严格的货币管理制度,成功抵御了伪钞的冲击,保住了经济命脉。

 

1945 年,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持续八年的伪钞战终于画上句号。然而,其造成的伤痛却难以磨灭。日本通过伪钞掠夺的物资,间接支持了其侵略行径;而中国百姓则在经济崩溃中陷入水深火热。

更令人愤怒的是,日本投降前夕,登户研究所按照军方命令销毁了几乎所有伪钞制造资料,试图掩盖罪行。但历史不会被遗忘,这些伪钞至今仍是日本侵华的铁证,时刻警示着后人: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枪炮的轰鸣,更在于对一个国家经济与民生的系统性摧毁。

 

老将眉头紧皱,指间的香烟明明灭灭,目光如炬地盯着二爷:“二爷,那你们经济部有什么计划呢?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内经济被日本人的伪钞搞垮吧!” 办公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二爷放下茶盏,身体前倾,神色严肃:“我们经济部商议后,决定整合所有根据地的银行,发行一种全新的货币,从根源上抵制伪钞对我们根据地的冲击。至于国统区我们就管不了了,但这个计划困难重重,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需要支持,所以这不就来求老将您帮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