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797章 搞定新钞票(十一)(第2页)

 

在随后的几天内印钞厂的轰鸣声从早到晚不曾停歇,三班轮换的工人裹着厚厚的棉布手套,在油墨味弥漫的厂房里穿梭。

 

第一班工人刚把印好的钞票码进木箱,第二班的人已踩着晨光涌进来,接班的验钞员要用验钞笔一张张划过新钞 —— 蓝色的荧光在 “山水” 图案边缘流转,像给钞票镀了层隐秘的光晕,这是他们夜班熬出来的安心。

 

仓库里很快堆起小山似的钞票箱,木箱外贴着红色封条,上面用毛笔写着 “晋察冀”“山东”“华中” 的字样。

 

二爷让人按各根据地报来的粮食产量、人口数量算了比例:100 元券多给兵工厂集中的区域,1 元、5 元券则往农村占比大的地方倾斜,连 1 角券的分配都精确到了每个县的集市数量。

 

“这一批是给豫北的,里面 10 元券占三成。” 张行长戴着老花镜,在清单上打勾,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他们那边刚打下来两个县城,商户多,得备足零钱。” 李行长蹲在地上,数着给山东的箱子:“胶东半岛靠海,经济发展的很不错,大面值钞票得多备一些。”

发运那天晚上,印钞厂到太原城门几乎戒严了。二爷借来的两个装甲团早早把坦克停在路口,炮口对着远处的山口,履带碾过冻土的声响震得人脚底发麻。

 

运输团的卡车在仓库前排成三条长龙,车斗里铺着防潮的油布,战士们抱着步枪站在车旁,枪托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装甲车在前头开路,运输车跟中间,所有人全程都做好警戒。” 二爷站在高台上,拿着铁皮喇叭喊,声音被风撕得有些碎,“每辆车配两名机枪手,遇到特殊情况就按预定方案执行!”

 

第一辆卡车刚装上最后一箱钞票,天空就传来隆隆声。整整一个运输机大队低空掠过,机翼下的红星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这是从航空兵借过来的运输机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