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25章 国内硬塞过来的订单(二)

至 2015 年,最后一批红旗 - 2 正式退出作战序列,结束了近 50 年的服役历程。虽然退出了一线作战岗位,但部分状态较好的红旗 - 2 经改装后,被用于靶弹、教学训练等领域,继续发挥余热。

 林毅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国内的红旗 2 经过这么多轮升级,性能早就今非昔比,尤其是最新的改进型,直到几年前才正式退出现役,论技术成熟度绝对没话说。这种拿回去就能给八路军直接用的好东西,按理说实在没理由拒绝。

 可他转念又皱起了眉头 —— 红旗 2 那 多米的射高,设计初衷就是专门对付高空目标的。

 可对于八路军来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距离 u-2 侦察机诞生还有十多年,就连 rB-57d 的原型机 B-57 “堪培拉” 轰炸机,都得再等十多年才会出现。这会儿就把这种大家伙拉到战场上,简直是拿着大炮打蚊子,纯属浪费性能。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 ju 86 pr 系列高空轰炸机是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之一。ju 86 p-2 搭载两台 1000 马力的涡轮增压 junkers jumo 207A-1 柴油发动机,其正常的实用升限也只达到了 米,这一高度在当时足以避开多数战斗机和高射炮的拦截。

 而进一步改进的 ju 86 r-1 则去掉了武装,换装了 1100 马力的 207B-3v 柴油发动机,还配备了用于增压器的一氧化二氮喷射助推器,也只能飞到 米的高度,在 1942 年对英国的侦察任务中,曾多次凭借这一高度成功规避盟军的拦截。

 除了 ju 86 系列,德国的 henschel hs 130 和 ta-152 也在高空性能上表现突出。三架实验型的 henschel hs 130 经过特殊改装,其最高飞行高度也只达到 米。而同样作为实验型号的 ta-152,在搭载 gm-1 动力增强系统后,也实现了相近的高度。

 更要命的是红旗 2 的机动性,那庞大的发射架和配套的雷达车,在现在的战场上根本转不开。真要遇上需要快速转移的情况,怕是刚架起来就得被敌人端掉。倒不如野战防空导弹山毛榉来得实在,至少能跟着部队机动,打起运动战来灵活得多。